男人,從來都是頂天立地的角色,身后總有個聲音在高呼:“爺們兒,站直了別趴下”;男人們卻在暗自感傷:男人真命苦。自怨自艾是無用的,古人說:牢騷太甚防腸斷。腸斷還不是最可怕的,因為這雖然看不見但卻摸得著。最可怕的是感傷太甚心生病。在那些心理電影中,當心生芥蒂時,在心中生出另一個你,人生就步入了無間輪回。
公眾之顫:其實人人都有病
我們生活在標準化的時代,每個人都在不斷地標準化別人,也不斷被別人標準化著。當這標準化的化學反應達到動態(tài)平衡時,我們便被看作正常人。于是,這以人類各項指數(shù)取平均數(shù)值為模板定義的“正常”就成了我們的行為標準。這時,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正常,我們選擇把自己與“標準”的差異隱藏起來。
藏是持久而下意識的,當外界條件激發(fā),這些差異“沉滓泛起”時,我們遇見隱藏在身體內(nèi)的另一個自己時會驚恐萬分。《大象》中策劃校因暴力的Eric和Alex只是普通的學生,學校的無能、父母的無理管理,激發(fā)了他們的反社會型人格,他們有病,但是圍觀者們的集體無意識表現(xiàn)出來的病態(tài)更深;而《本能反應》中,女主角平時看不出有絲毫異常,但是一旦由性做導火索,隱藏的暴力基因就開始本能反應——心理電影中普通人有病,越普通爆發(fā)時越猛。
有些人的“隱藏”是陽奉陰違的,欲望像被壓抑在他們內(nèi)心的巖漿,只要能找到合適的火山口,他們就能噴發(fā)出比冰島火山更厚的火山灰,讓整個社會都變得灰蒙蒙。《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的寬容和仁慈只是外衣,食人魔才是原型;《藍絲絨》中弗蘭克外表普通,就如電影中平靜的美國小鎮(zhèn),但是一到晚上,性虐待、暴力都顯露無疑——心理電影中高智商的精英有病,智商越高病得越重。
《愛德華醫(yī)生》中格利高里·派克失憶,《美麗心靈》中羅素·克勞妄想——心理電影中每個人都有病,人越多越病得五花八門。
自我之戰(zhàn):多重人格起紛爭
以前,人們把多重人格電影當成科幻來看,因為多重人格實在太過詭異,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對雙重人格的啟蒙都來源于史蒂文森的科幻小說《化身博士》里白天正晚上邪的杰基爾博士。隨著心理學的普及,多重人格電影也從科幻走進現(xiàn)實。
看到有報道,有一英國女人體內(nèi)有十幾種人格,每一種人格都精通一種畫派的繪畫。如果心理電影中人格分析的主角們聽到這新聞肯定會強烈心理不平衡,因為在現(xiàn)實中,體內(nèi)各重人格和平共處建設“和諧社會”的情形可遇不可求。在精神分析電影中,各重人格往往都為了爭奪身體控制權而爭得頭破血流。
主體人格強勢時會很不厚道,承受不住壓力時會分裂出一重對應的人格去做替罪羊:《穆赫蘭道》中的女主角,好萊塢明星夢難圓,于是分裂出一重個人人格專門做白日夢,讓自己整天沉醉在好萊塢明星的夢魘中得到滿足;《愛德華醫(yī)生》中的男主角為了讓自己對老院長的死減少愧疚,讓自己患上了失憶癥,忘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把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這些人,是因為不能承受壓力之重而制造分身去做替身面對慘淡的人生,這與我們平時聽到壞消息不能忍受時總要找個好消息“沖喜”是一個道理。
不同的是,在“沖喜”的方式中,壞消息和好消息都是在一個人格掌控之中,是一種主動的調(diào)節(jié),類似于用大氣環(huán)流的方式祛除局部地區(qū)的空氣污染,是以同化的方式凈化的過程。而以分裂人格的方式面對災難,則好比硬盤殺毒查出病毒后,騰出空間做隔離,讓局部承擔全部災難,讓主體逍遙快活,這種方式只會讓消極的情緒積累、量化、質(zhì)變,最終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布魯克斯先生》和《美國精神病人》中主人是杰出代表,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又找不到化解的方法,于是他們就分裂出一重小強人格去承擔,起初這重人格還能面對災難時“坐懷不亂”,但是小強最終扛不住崩潰了,以殺人的方式來化解壓力,但主體人格必須為衍生人格的行為買單,慘烈的后果讓他們不能承受。
心靈之禪:心靈修復路漫漫
心理電影要講述的無外乎心理變念、人格分裂,這些電影很多都貼著“驚悚”、“限制級”的標簽。這讓男性觀眾雀躍時也讓女性觀眾卻步。但是如果你認為心理電影只有男性這一個人格就大錯特錯了。人格分裂是心理電影的看家本領,它以講述精神分裂人的故事起家,在與其他類型電影中脫穎而出贏得男性觀眾的青睞,也可以讓自己人格分裂——以不同人群心理變態(tài)、人格分裂的破壞性為主題的電影,是它的A面;當翻開心理電影的B面,B面只寫了四個字:心理修復。
修復,意味著有個美好的過去做底,有明嵋的術來可期,嬰表現(xiàn)的是直面現(xiàn)狀的勇氣。因此,心理電影的B面,完全不同于A面的陰暗,很多同類型電影都拍攝得浪漫、溫馨而勵志。
《美麗人生》中,在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幻覺世界中,其他治療方法都是免疫的,只有愛情才能讓他柳暗花明,說的是愛情的忠貞和命運的抗爭;《心靈捕于》中老頭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來治療暴力天才的同時,暴力天才兒心捅柳讓他走出了喪偶的抑郁,表現(xiàn)的是理解和感恩——他們是因何患精神疾病的,這是個要關心的問題,但這不是要關心的重點,因為心理只是個殼,里邊裝的是親情、友情、愛情。
但是,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理論,人成年后的心理問題,在幼年時就坪下了種子。換句話說,他之所以現(xiàn)在長成歪瓜裂棗,和他還是花朵時受到的風吹雨打關系最人。即使你是再強悍的園丁,施肥澆水而到位,也只能做到修補而不是修復。
心理電影,再現(xiàn)我們遇見另一個自己的過程,這些電影,直指人心,通過與另一個自己接觸,我們能更了解自己,和自己更親密。
編輯 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