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9日晚。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在紹興舉行。這次文學頒獎盛典。像中國作協發言人、書記處書記陳崎嶸所說的那樣具有鮮明的特色:通過頒獎典禮突出了文學主題,強調文學在現實中的獨特作用,褒獎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學使命感:弘揚魯迅精神。挖掘魯迅精神的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繼承魯迅開創的新文化運動傳統。感受時代和人民對當代作家的召喚
此次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上。有一個焦點廣為引人矚目。即入場儀式部分。主辦方首次精心設計了獲獎作家走紅毯環節:在紹興大劇院的門口。特別布置了一條星光大道,以象征“走新時代文學之路”,像很多電影節、音樂頒獎禮明星穿著華服走紅毯的情景一樣。30位獲獎作家分五組走在紅毯上。前四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在星光大道上集中陳列展示。星光大道在設計上輔以紹興特有的文化元素,獲獎作家行走其間,既能回顧經典,又能領略魯迅故鄉的民俗風情……
無疑,這是一次文學的盛典,那些付出艱苦的勞動,用心血和智慧鑄就文學輝煌的作家、詩人們應該得到這樣的殊榮。得到這樣的禮遇。文學盛典的儀式的確可以使我們的作家、詩人激起對文學的崇高感和神圣感。也能為他們贏得更多的尊重。
紅毯迎作家固然令人欣喜,但在這次頒獎盛典上,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談到了當下文學應該堅守的價值和標準:心懷廣大,關注民生,勇于對生活擔待,這是向魯迅致敬的最好方式。確實,堅守這樣的價值標準,才是讓社會和大眾對中國文學產生敬意。為文學贏得敬畏、尊嚴的最好方式。
圖為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魯敏。(杜浩)
請圖片作者與本刊聯系
提高安全技能迫在眉睫
2010年11月15日的上海高樓大火,受到了全國民眾的關注。撲滅大火,安置受災群眾,處罰責任人員后,“11·15特大火災”留給我們的應該是更深層次的思考。
高層建筑的消防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自救是應對高樓火災最有效的手段,成功逃生的居民很多就是靠自己的及時反應和應急智慧。但事故中,也有居民明知發生火災,仍抱著沒關系的心態在26樓坐等,這就是消防知識欠缺的表現。遇到大火。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根據火場的具體情況而定:若著火點位于上層。要向樓下逃生;若著火點位于下層,且火和煙霧已封鎖向下逃生的通道,應盡快往樓頂平臺逃生:若向樓頂平臺逃生時發現被火、煙追趕上或向上的通道被封鎖時,要果斷地改變逃生路線,從另一層樓的安全通道逃生……
對生命的尊重,應該是先學會珍惜和保護自己的生命。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雖然人們的知識層次越來越高,但安全技能卻沒有等比提高。這個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