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美國人喬治以曾代理過的奧地利原裝打火機為基礎,改造出更為簡單實用的Zippo打火機。可惜Zippo生不逢時,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銷售狀況一直不佳。喬治發現街頭流行一種“擊彩盤”的賭博游戲,為了擺脫困境,他說服這些店主,將Zip-po作為獎品進行批量訂購,使其銷量快速攀升。不過,好景不長,擊彩盤被當地政府定為非法游戲,不得在市面進行,這使得Zippo精心培植的客戶,在一夜之間喪失。面對突如其來的重挫,喬治沒有氣餒,反倒從中悟出了打火機在為吸煙者提供火源之外的其他功能——作為禮品饋贈。沿著這條思路,Zippo將保險、石油和可口可樂等公司的標志刻印在機身上,作為這些公司的贈品進行銷售,爭取到了更多的訂單。
此后,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多公司紛紛倒閉,Zippo再次失去原有的市場。Zippo果敢地將銷售對象轉移到趕赴前線的美國大兵身上,結合戰場環境對產品進行了一次次改良:每款產品都由百道工序精制,經百次抽檢測試,其堅固的鋼體結構和終身免費維修的服務,始終領先同類產品,甚至開蓋時發出的咔噠聲也標新立異。由于Zippo質量出色,士兵們不僅用它來點煙,還用它來暖手、熱湯、照明、求救,使Zippo成為戰場上的萬能工具,銷量實現了爆炸式增長。
二戰結束后,軍隊對打火機的需求開始萎縮,不過,Zippo卻從撤退的士兵身上發現了商機。在戰場上,Zippo曾陪伴士兵共同戰斗,發生過許多傳奇故事,何不發掘“戰爭元素”,將產品演繹成勾起戰爭情結和回憶的紀念品?于是,一則則關于打火機的戰爭故事被挖掘并包裝,典型的代表作是一張打著火的Zippo照片,上面寫著:1941年12月7日,這只Zippo打火機身處珍珠港,現在它仍然正常工作著。這張照片既展示了Zippo的優良品質,也引發了人們對那次事件的回憶。
自20世紀50年代起,Zippo開始利用日臻成熟的化學工藝和雕刻工藝,在機身上注入豐富的圖案和色彩,其內容涵蓋體育、明星和藝術等領域,使其不再單純是戰爭紀念品,而成為濃縮了歷史和時代潮流的珍藏品。如今,Zippo作為紀念收藏品的消費已成時尚,人們不再僅僅用它來點火,更用它來點燃一種情感,點亮一段記憶,其“打火”功能反倒退而次之。
失去了客戶,Zippo從中總結出營銷思路,很快贏得了更多的客戶;失去了市場,Zippo從中尋找出新的市場,很快耕織出更大的市場;失去了商機,Zippo從中發掘出新的機會,很快實現了產品的轉型。所以,失去不要緊,只要不曾失去堅持品質的良心、保持信念的意志和持續傳承的創新,就能挖掘到更多財富。
編輯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