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外領導人熱線開通后,“線上交流”仿佛成為領導人之間的“家常便飯”。
根據公開的資料梳理,有不少關于領導人熱線的數字能展現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逐年活躍和受歡迎程度。不過,中國領導人應約通電話的次數遠遠高于主動撥打電話的次數。
大致每月有一通熱線電話
中法最早建立領導人間熱線電話的時間可以追溯至1999年。是年10月,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對法國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訪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其成果之一,便是開通兩國領導人的熱線電話。當時的中外媒體熱情洋溢地報道稱,中法領導人熱線意味著“作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兩個大國,就雙邊關系和國際問題的磋商與合作,將會更加直接、深入、密切和高效率”。
不過,法國并非最早與中國開通領導人熱線的國家。1997年,江澤民主席即將正式訪美之際,中美兩國確定了這樣的方針:開設領導人熱線,定期舉行外交部和國防部副部長級磋商,為增進相互信賴而建立對話渠道。日本《每日新聞》記者評論說,這將結束兩國自1989年以來的冷卻關系,為兩國領導人通過磋商來謀求實現亞太地區的穩定奠定基礎。
次年,中美兩國領導人的直通電話通信線路正式建立,但這仍然晚于中俄領導人熱線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中俄領導人熱線于1998年5月5日宣布開通。時任外交部發言人朱邦造表示,這條安全的電話紐帶是中國同外國領導人之間的第一條,它將使江澤民主席和葉利欽總統得以“隨時交換有關雙邊關系和國際問題的看法”。
事實上,在1999年中法領導人熱線建立時,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只有英國尚未與中國建立領導人熱線電話。
自從這些熱線電話開通以來,“線上交流”彷佛成為中國和外國領導人之間的“家常便飯”。2004年,美國大選結束后的三天時間里,中美高層就打了三通電話。而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越來越廣泛地參與國際事務,中國領導人辦公桌上的電話鈴聲更是響個不停,談話涵蓋的范圍頗廣。
比如,2009年12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后應約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英國前首相布朗、丹麥前首相拉斯穆森通電話,分別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推進雙邊關系等問題交換了意見。2010年8月,胡錦濤主席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通電話。梅德韋杰夫對中國甘肅省甘南自治州舟曲縣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表示了誠摯的慰問。
據一份不完全統計的資料顯示,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中國領導人應約的熱線電話平均每月都有一通。
來自美國的電話較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概括道,領導人外交通過熱線電話的越來越頻繁,反映了中國地位的上升。
在所有打給中國領導人的電話中,來自美國白宮的電話算是比較多的。
2011年6月,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應約與美國副總統拜登通電話,雙方就中美關系交換了意見。拜登在電話里高度評價了美中關系的重要性,他期待能夠盡早訪問中國。這也算是一種特別的外交了。
2011年1月15日,國務委員戴秉國應約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隆通電話。雙方就胡錦濤主席當時即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有關準備工作交換了意見。半個月后,戴秉國再次應約與多尼隆通話,雙方高度評價了胡錦濤主席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并表示要共同努力,落實好、鞏固好訪問取得的共識和成果,維護好當前中美關系的發展勢頭。
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是電話另一端的“常客”。2008年11月,剛當選總統的奧巴馬即致電胡錦濤。此后,他在同中國領導人的通話中,不斷表示愿意同中方一道,就廣泛的重要問題加強協調和合作,進一步推進兩國關系發展。
“相對而言,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通常會就國際問題和國際事務發起倡議,所以在撥打熱線電話時更為主動。”金燦榮解釋道,這種歷來形成的“主動性”,加上近兩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西方領導人對“現金流”充裕的中國的需求更加迫切。
而相形之下,中國領導人主動撥打熱線電話的對象以發展中國家領導人為主。從內容上看,以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和災難慰問為主。2009年12月,溫家寶分別與印度總理辛格和巴西前總統盧拉通電話,三國領導人表示將加強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協調;同月,溫家寶總理撥通了南非總統祖馬的電話。雙方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交換了看法。
2011年4月,溫家寶總理同日本時任首相菅直人通電話,對日本遭受強烈地震和海嘯災害表示慰問,并強調中方支持日方抗震救災,愿同日方加強救災和災后重建等方面的合作。六個月后,溫家寶致電泰國總理英拉,就泰國遭受罕見洪澇災害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泰國政府和人民表示誠摯慰問。
“另一方面,中國主動撥打電話的次數少,與中國致力于主要解決國內問題的立場相關。”金燦榮表示。
電話線兩頭“復雜的約會”
除了一般意義上的領導人熱線,近兩年中外政府間的總理熱線也在升溫。不過,金燦榮介紹說,總理熱線有一個特殊作用,即以解決危機為主。目前,最被外界熟悉的是中印總理熱線和中日總理熱線。
前者在中印邊界問題的應對和處理中應運而生。2009年8月,《印度教徒報》報道稱,開通中印總理熱線的決定是在兩國特別代表在中印邊界問題第13輪會晤期間作出的。印度外交部長S#8226;M#8226;克里希納對此表示,這項建議是中方提出來的,旨在保持最高級別的定期接觸。
而中日總理熱線于2010年6月正式開通。外界認為,這是為了防止兩國在東海海域可能出現的摩擦。與熱線開通同步的中日領導人商議結果還包括:正式啟動落實東海問題原則共識的政府間換文談判,建立兩國防務部門海上聯絡機制,商簽海上搜救協定。
曾有媒體披露領導人熱線與總理熱線的交談方式:翻譯人員先對麥克風說話,對方聽到領導人和翻譯人員的聲音后再回話。在實際操作中,金燦榮認為,熱線基本上都是“很復雜的約會”。這體現在:領導人將有意進行通話的指示傳達后,兩國的外交口岸需要認真協調,商定時間。“一般沒有一天時間落實不了。”金燦榮說。
如今,在領導人熱線的帶動下,中外外長熱線、軍事熱線等有的已經開通,有的也已在商議日程之中。看來,打通中國領導人與外國領導中樞的途徑正在越來越多,同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與國際的關聯愈來愈深。(摘編自《國際先驅導報》)
編輯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