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養生謀略,主要內容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感冒是生活中的常見多發病,雖然發病較急,但“治未病”的思想同樣適用。
于起居中防范感冒
慎起居,適寒溫 冬春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不可貪涼露宿,根據氣候冷暖變化增減衣物;在疾病流行季節盡量少去公共場所,避免交叉感染;外出應戴口罩,回家前須清洗手、顏面部皮膚及眼鼻黏膜。另一個簡單辦法就是帶上點咸干果(鹽漬果、咸話梅等),口內吮一粒,回家后再用鹽水漱口,喝杯熱茶,也可收到預防感冒的良好效果;年老體弱者應常用鹽水漱口,常喝茶,有殺菌、補充維生素C和增強抵抗力的作用。
堅持體育鍛煉 《黃帝內經》中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說法,意思是說只有體內抵抗力強,外邪難以入侵,人才不容易感冒。所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尤為重要。建議大家每天堅持進行戶外鍛煉,慢跑、散步、爬山、打拳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注意居室內衛生環境 起床后居室宜開窗透換新鮮空氣,是最好的消毒方式。在室內用食醋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加熱熏蒸2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以預防傳染。
自我按摩防感冒
推擦風府 風府穴位于頭后正中,發際上1寸處。右手的拇指和食中指并攏,按于風府穴上,上下推擦4個八拍,共推擦32次,以局部有溫熱感為好。
按揉人中 人中穴位于鼻下人中溝的上1/3處。右手的拇指和食中指并攏,按于人中穴上,先順時針揉按32次,再逆時針揉按32次。
揉按合谷 合谷穴位于拇食指并攏時虎口的最高點,右手拇指按于左手的合谷穴,先順時針揉按32次,再逆時針揉按32次。每日睡前與起床后均按摩1次。
風府、人中均屬督脈上的穴位,督脈主一身元陽,通過自我按摩,可起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作用。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具有祛風解表、清肅肺氣的作用。堅持按摩這三個穴位,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效預防感冒。
初發感冒可截止
熱水泡腳 勤用熱水泡腳對防治感冒有一定的效果。將腳放在40~50度熱水中,水位可淹沒腳背,泡十多分鐘,全身就會出汗,疲乏的癥狀會減輕。初發感冒時每晚按此法泡腳15分鐘左右,泡至雙腳發紅,可終止感冒。
妙用白開水 初發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氣做深呼吸(但要注意口鼻需離杯口一定距離,以免燙傷),每日數次,可減輕鼻塞癥狀。冬季氣候干燥,人體極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人體的需要,還有利尿排毒、消除體內廢物的功效。
吃流質食物 熱湯和熱粥都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推薦喝雞湯,民間流傳有雞湯治感冒的說法。雞湯能夠有效抑制體內炎癥以及黏液的過量產生,有助于減輕鼻塞和喉嚨的疼痛感,咳嗽的次數也會相對減少。冬季多喝些雞湯,對健康的人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對于已經感冒的患者,則有利于抑制因感冒引起的炎癥和黏液的大量產生,減輕感冒帶來的痛苦。另外,喝蘿卜汁、糖姜茶等也是比較有效的防治方法。
洋蔥飲料 把半個洋蔥切成小塊,入250毫升牛奶中略煮片刻,加適量蜂蜜,睡前飲用。洋蔥飲料有殺菌、消炎作用,雖然不太好喝,但對治療頑固性感冒卻有特殊效果。
按摩鼻溝 兩手對搓,掌心熱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溝內、橫平鼻外緣中點)十余次,可有效改善局部及其附近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局部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對病邪的抗擊能力。每天堅持,可以預防感冒,在感冒后減輕鼻塞癥狀。
古方桑菊飲 桑葉、菊花、金銀花各10克,蜂蜜適量(蜂蜜含活性糖,有止痛、潤肺功效),癥狀重者加板藍根10克。加水燒開后3分鐘即可飲用。對嗓子腫痛、大便干燥及口舌生瘡都有效,正常人飲用可預防感冒,可常年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