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是由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之間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之一,大多數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以老年女性居多。
隨著天氣變冷,老年人衣物加厚,活動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加之老年人髖周肌群退變,反應相對遲鈍,如果再遇到雨雪、路面濕滑、寒風大作的情況,就增加了老年人摔倒的幾率。老年人多有骨質疏松,骨強度下降,摔倒使髖部遭受有害應力,容易造成股骨頸骨折。嚴重骨質疏松的老年人甚至在突然轉身扭到髖部的瞬間,也會發生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的情況不同,患者的表現不同,可能出現不能坐起和站立、患肢縮短等,有些不完全骨折的患者甚至可以忍痛行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特別是根據老年人的血壓,心、肺、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結合骨折情況全面考慮治療方案。一般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常用方法就是臥床休息,足部穿丁字鞋固定患肢,防止畸形,也可以采用皮牽引或骨牽引的方法。但保守治療的股骨頸骨折相較其他部位骨折愈合會慢一些,平均需5~6個月,而且骨折不愈合率較高,平均為15%左右。
長期臥床帶來的并發癥也很多,如便秘、骨質疏松、褥瘡、墜積性肺炎等,有些并發癥甚至是致命的。所以近年來多數人傾向于手術治療,具體方法由大夫根據病人情況來決定。如果骨折移位不明顯,病人相對較年輕,多采用空心釘內固定術,術后可早期下地活動,但須扶拐杖,患肢不負重,復查至骨折基本愈合后方可負重,可以避免臥床所帶來的各種并發癥。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一般用于骨折移位較大,年齡相對較大,或不適合長期臥床的病人,是相對見效快的治療方法,術后1~2天即可下地負重行走。
股骨頸骨折屬于全身所有部位中較嚴重的一種骨折。一般來說,雖然多數病人能獲得滿意的功能恢復,但仍有20%~30%的內固定術后病人股骨頭發生壞死,還有一部分病人發生髖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出現疼痛及活動受限,關節置換的病人也有關節松動、磨損等并發癥。據《2006年原發性骨質疏松診療規范》數據顯示,髖部骨折的患者在一年內由于疾病本身和并發癥死亡的比例高達20%,終生殘疾約占50%,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質量。
在護理股骨頸骨折的老年人時,家屬及護理人員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⑴臥床老年人常因腸蠕動變緩引起便秘,伴有腹痛、胃脹、食欲不佳,一般在排便后癥狀即可消失。如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或三日以上沒有大便,應及時處理。在飲食上注意攝入新鮮水果、蔬菜和適當粗糧,增加液體攝入如多喝湯、粥,適當按摩腹部及應用一些藥物。
⑵老年人常因骨折部位疼痛和對病房環境的陌生而產生焦慮,家人應耐心傾聽病人對心理感受的敘述,并給予適當的鼓勵,幫助老人樹立康復的信心。
⑶為防止褥瘡和保護皮膚,應定時為老人翻身,翻身時應由患側向健側,兩腿間放一軟枕;定時清潔皮膚,按摩骨突部位,防止壓紅。
⑷患肢限制活動后血液循環減慢,陪護者應對患肢自下而上按摩,髖關節置換的病人可以在術后第二天開始使用足底靜脈泵,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減輕腫脹。
⑸髖部疼痛的患者,家人應幫助病人轉移注意力或遵醫囑使用止痛劑。
相關鏈接
股骨頸骨折的預防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骼會發生退行性病變,即骨質疏松癥?;颊呖沙霈F全身乏力、骨骼肌肉疼痛(以腰背痛多見)、身長縮短和駝背等。出現以上表現應及時就診,醫生會通過骨密度的檢查或X光片來診斷您是否患了骨質疏松癥,并給予合理的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長期規范的治療,才能真正達到預防骨折發生的目的。切不可自作主張盲目補鈣和維生素D。老年人平時也要注意鍛煉身體,接受日光照射,多食用富含鈣、磷的食品,戒除煙酒,少飲濃茶,減少骨質疏松發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