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據我們醫院腫瘤科統計,在1 166 例結腸鏡檢查中發現大腸癌58例,檢出率為4.97% 。大腸癌容易被誤診為痔瘡或腹瀉,誤診率甚至超過七成。誤診的主要原因是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查,特別是肛門指診和電子腸鏡檢查。如果知道大腸癌的“三大紅燈”,就能及時發現異常,讓大腸癌止步。
便血 大腸癌早期缺乏特異性表現,有的患者僅表現為大便習慣性改變和程度不同的便血,因而常常被誤診為痔瘡等。需提示的是,大腸癌的便血是持續性、慢性帶黏液血便,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有時只排泄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所以,如果有持續的便血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者,要做進一步內鏡檢查,以排除是否大腸癌引起。
腹痛 由于就診時患者多屬晚期,容易發生急性腸梗阻,所以40%左右的患者是以腹痛為第一表現的。成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腸梗阻、腹部腫塊、腹痛等,也應疑及大腸癌的可能。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尿急、尿血等癥狀。
貧血 對原因不明的缺鐵性貧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要考慮大腸癌慢性失血的可能,應做大便潛血檢查,必要時行X線鋇灌腸及纖維結腸鏡檢查。此外,闌尾周圍膿腫可被誤診為結腸癌,但其血象中白細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無貧血、消瘦等惡病質,做鋇灌腸檢查可明確診斷。
需要提醒的是,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健康的食品、不恰當的飲食結構都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因此,在生活中要少吃鹽腌、熏烤、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增加粗糧比例;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防止便秘;減少脂肪和加工處理的各種肉制品攝入;不酗酒;適當體育鍛煉;高危人群定期進行大便隱血及腸鏡檢查,及時治療腸炎和腸息肉。
相關鏈接
便血的自我鑒別
大腸癌便血 持續性、慢性帶黏液血便,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有時只排泄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
痔瘡便血 常見是鮮紅的,附于糞塊表面,不與糞便相混;也可表現為大便前后的滴血,嚴重時呈噴射狀,多在大便秘結時發生。
肛裂便血 血量較少,多數在便紙上發現;大便時可伴有肛門劇痛,以至患者不敢大便。
息肉便血 大便無不適感,糞質正常,血常附于糞塊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