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張女士一周前突然出現上腹部和胸背部疼痛,撫摩時疼痛加重,難以忍受。到附近醫院檢查,沒有發熱癥狀,超聲、X線、血常規、血生化等多項檢查均正常。醫生給予解痙止痛和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不見好轉。兩天后,張女士發現自己腰部出現了許多如米粒大小的紅色丘疹,于是到醫院皮膚科檢查,診斷為帶狀皰疹。
張女士精神立即緊張起來,因為小時候在農村,她的一位叔叔得過這種病。鄉村郎中說是“纏腰龍”“蛇丹”,治療要“斬蛇”。就是把一根草繩拴在患者腰間,第二天天亮時解下,對著東方禱告神靈后,拿刀把草繩剁成幾段,再用墨汁把患處圈起來。由于墨汁中含有清涼芳香防腐的成分,能暫時緩解疼痛,但是治不好病的,導致她叔叔最后因合并感染去世。帶狀皰疹到底是一種什么疾病呢?
病毒潛伏待時發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侵犯胸腰部位的帶狀皰疹占本病發病率的60%以上,因為呈帶狀分布,所以叫帶狀皰疹。
人被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不一定立即發病。病毒常常潛伏人體內的神經節處,當患者受到感染或勞累、精神打擊、放療化療、免疫缺陷時,病毒就被激活,侵犯某支或某幾支神經,產生疼痛,然后沿著這些受累的神經出現皮疹。雖然大部分患者是體表神經受累,疼痛劇烈而不會危及生命。但嚴重者可侵犯內臟神經,甚至因合并癥而死亡。
這種病毒對體外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在干燥的痂內很快失去活性。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為帶病毒者而不發生癥狀。
典型癥狀纏腰丹
帶狀皰疹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者神經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敏感。皰疹好發于腰脅間,蔓延如帶,因此有“纏腰火丹”“蛇丹”“蛇串瘡”等名稱。患處常首先出現潮紅斑,很快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繼之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皰液澄清,外周繞以紅暈,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神經痛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發病前或伴隨皮損出現,老年患者疼痛感較為劇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為3~4周,水皰干涸、結痂脫落后留有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
帶狀皰疹也可發生在其他部位,如病毒侵犯三叉神經眼支,可出現眼帶狀皰疹,累及角膜形成潰瘍性角膜炎;侵犯面神經及聽神經,可出現耳帶狀皰疹。其他不典型癥狀與患者機體抵抗力差異有關,如頓挫型,不出現皮損,僅有神經痛;不全型,僅出現紅斑、丘疹而不發生水皰;此外還有大皰型、出血性、壞疽型、泛發型、播散型等。
帶狀皰疹應與單純皰疹相鑒別。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常發生于皮膚黏膜交界處,通常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復發的病史,有燒灼和癢感,無明顯的神經痛癥狀。
確診治療于皰疹未發時
疼痛是帶狀皰疹的主要癥狀。大多數患者是疼痛癥狀當先鋒,然后皰疹才露面,早期較難明確診斷。由于耽誤了早期治療,病毒對神經的損傷更為嚴重,可能并發其他疾病,或在皮損完全消退后出現后遺神經痛,經久不愈。如能在皰疹未發前診斷明確正確治療,就易治愈;反之則病情加重,易造成不良后果。
帶狀皰疹患者出現皰疹前的疼痛特點是:常發生在身體一側,呈跳動性刺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有發熱感;因為皰疹病毒具有“認時性”,部分患者往往在夜間12點至零晨3點疼痛加劇;還有些患者發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全身癥狀。掌握這些特點,就診時告訴醫生,就有可能確診于皰疹未發時。
帶狀皰疹的治療原則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繼發感染。抗病毒藥有阿糖腺苷、無環鳥苷及干擾素等。消炎止痛藥如阿司匹林、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局部可用2%龍膽紫溶液或復方地榆氧化鋅油外涂。若有繼發感染,可用新霉素軟膏外搽。累及眼部的,可用皰疹凈眼膏。必要時可注射轉移因子或丙種球蛋白。中醫藥對證治療和針灸療法也有明顯的消炎止痛作用。
患者要注意休息,不要有心理壓力。服用止痛藥物后2小時內應臥床,以免因頭昏而發生意外。不要摩擦患處,避免水皰破裂,預防繼發細菌感染。未生過水痘的小兒可能會受到傳染,因而要注意隔離。在飲食方面忌吃油膩的食物、海鮮及蛋類,多吃些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