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文化非常重視產婦“坐月子”,并且有忌風、忌水、忌動等一系列“禁忌癥”。這些禁忌的產生,與當時的生活條件、文化和醫療水平低下有著密切關系,因而如今不少產婦對這些老禁忌都不屑一顧。那么,這些禁忌癥真的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嗎?對此,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既不應盲從,也不要太叛逆。
“忌風”?不可過分“捂”
傳統上要求產婦在月子里嚴格忌風,居室里門窗緊閉,產婦包扎頭巾,衣褲穿得嚴嚴實實。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得穿長袖襯衫、長褲子和襪子,否則的話,就會得“風寒病”。
應當說,產后身體虛弱,適當忌風以防病,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必過度忌風,只要冷暖得當,不著涼就可以了。如果在大熱天還關閉門窗,產婦會因為大量出汗而出現虛脫,甚至中暑。正確的做法是衣著不宜過多,更不能“捂”。產后可以吹電扇,但以吊扇為宜,不宜對著不旋轉的臺扇使勁吹;門窗宜適當開啟,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不宜吹“穿堂風”;產婦可以呆在空調室內,但溫度不宜太低,更不能對著空調機的冷風吹。若產婦出汗較多,要及時擦干,勤換衣,多喝些冷鹽開水(淡些),以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忌水”?寒涼應禁忌
傳統認為,產婦在月子期間不能接觸“生水”(沒有經過煮沸的水);冬天不能接觸冷水,不能洗頭、洗澡,否則會得關節炎;不能刷牙,因為分娩消耗了元氣,刷牙會掉牙;等。
在冬天,產婦確實不宜接觸冰冷的水,比如洗臉、刷牙等。即使是在夏天,產婦也不要接觸水溫較低的井水。但是,產婦產后出汗較多,如果不及時洗頭,不但會感到難受,還容易發生頭皮毛囊炎。洗澡也是必要的,但最好洗淋?。ㄓ绕涫菒郝哆€沒有干凈時),不要洗盆浴,水溫要偏熱些。產婦如果不刷牙,口腔中的致病菌,咽喉部、扁桃腺凹窩內隱藏著的病原菌會趁機興風作浪。產后進補,又不刷牙,食物殘渣留在牙縫中,經細菌發酵,會產生難聞的口臭,還會罹患牙周炎等牙疾。所以,產后應該刷牙,保持口腔清潔。不過,刷牙時要選用軟毛牙刷。因為產婦口腔黏膜較嬌嫩,抗感染力低,硬毛牙刷易刷破齒齦,造成感染。刷牙時還應清潔舌面上的食物殘渣,以增加味覺,促進食欲。
“忌動”?輕微活動好
“忌動”,就是產后除了上廁所之外,整天躺在床上,甚至一日三餐也在床上,飯來張口,目的是“好好養息”。然而,整日臥床不動,不僅使產婦食欲減退,生殖器官恢復緩慢,四肢無力,睡眠差,而且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康復,甚至還有可能引起子宮內膜炎等疾病。
產后有惡露,如果整天臥床不動,由于活動少,惡露就會排出不暢,集聚在宮腔內不易排盡。惡露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地”,若發生感染,會引起子宮內膜炎和子宮肌炎。輕者還能控制,如果感染累及子宮壁肌肉層,就會形成膿腫,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所以,產后12小時就可以坐起來吃飯、喝水,24小時后就可以起床活動,在室內走走,每天走2~3次,每次走半小時,半個月后可以干一些輕便的家務活。
“食補”?切記要適度
分娩之后,許多人為了產后進補,也為有更多的奶水,大量喝蹄膀湯、鯽魚湯……再加上臥床不動,月子過后變得臃腫不堪,與懷孕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產后攝入油脂性菜肴過多,會使血液粘度增高,加上整日不動,血流速度緩慢,就容易發生血栓。血栓脫落成栓子,隨血液進入組織、器官,會引起這些組織、器官缺血、缺氧、梗塞甚至壞死。如果血栓堵塞血管,影響下肢靜脈血液的回流,下肢就會腫脹疼痛,靜脈就會發生炎癥;血栓如果脫落在髂股靜脈,就會發生髂股靜脈栓塞性靜脈炎;血栓假如進入肺、心或腦,那就更危險了。所以,產后飲食還是以清淡為好,不要大補特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