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暈了!是不是腦血管出問題了,頸椎出問題了?人們出現眩暈后的第一反應,就是把原因歸結為心、腦、頸椎疾患。其實這種想法是比較片面的,因為相當多的眩暈癥狀是由內耳疾病引起的。
眾所周知,耳朵是聽覺器官,但鮮為人知的是,耳朵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掌控身體的平衡。此項功能一旦出現問題,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眩暈,梅尼埃病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
認識梅尼埃
梅尼埃病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大量人群健康,病因尚不明確,以特發性膜迷路積水為病理特征,以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脹滿感為主要癥狀的內耳疾病。人群發病率7.5~157/10萬,發病年齡為4~90歲,發病高峰為40~60歲,男女發病率基本相當,一般單耳發病,隨著病程延長可出現雙耳發病。只要知道了它的典型臨床癥狀和特殊臨床癥狀,認識梅尼埃病并不難。
眩暈 多表現為突發旋轉性眩暈,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圍物體沿一定的方向與平面旋轉,或出現搖晃感、升降或漂浮感。眩暈發作時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遲緩、血壓下降等自主神經反射癥狀,在睜眼轉頭時加劇,閉目靜臥時減輕。但神志清醒,持續時間短,多為數十分鐘至數小時,超過24小時者較少見。一般在2~3小時后轉入緩解期,但緩解期可有不平衡或不穩感,持續數天。眩暈可反復發作,復發次數越多,持續時間越長,間歇期越短。
聽力下降 患病初期可自覺聽力下降,一般為單側,發作期加重,間歇期減輕,呈明顯波動性下降,但聽力輕度喪失或極度嚴重時無波動。聽力喪失的程度隨發作次數的增加而每況愈下,但極少全聾。有時健耳和患耳能將同一純音聽成音色與音調截然不同的兩個聲音。
耳鳴 多出現在眩暈發作之前,在眩暈發作時加劇,間歇期自然緩解但不消失。初為持續性低調吹風聲或流水聲,后轉為高調蟬鳴聲、哨聲或汽笛聲。
耳脹滿感 主要表現為發作期患側耳內或頭部有脹滿、沉重或壓迫感,有時感耳周灼痛。
此外,梅尼埃病還有一些特殊的臨床癥狀。2%~6%的梅尼埃病患者可出現突然傾倒而神智清楚的耳石危象表現,偶伴眩暈;極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先出現耳鳴及聽力下降,而在一次眩暈發作之后耳鳴和眩暈自行緩解消失。
檢查診斷有方法
由于梅尼埃病的病變部位在內耳,以特發性膜迷路積水為病理特征,所以患者的鼓膜、中耳結構及咽鼓管功能都是正常的。前庭功能檢查可有眼震及平衡功能異常,有時可有前庭功能減退或喪失;聽力學檢查可呈感音性聾,耳蝸電圖也可有相關表現。脫水劑試驗可呈陽性,顳骨CT偶可顯示前庭導水管周圍氣化差,導水管短而直;部分患者膜迷路MRI成像示前庭導水管變直變細。臨床上可依據上述檢查,并結合如下癥狀做出診斷。
1.發作性旋轉性眩暈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續20分鐘至數小時。常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平衡障礙。無意識喪失。
2.波動性聽力損失,早期多為低頻聽力損失,隨病情進展聽力損失逐漸加重。至少1次純音測聽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可出現聽覺重振現象。
3.伴有耳鳴和(或)耳脹滿感。
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迷路炎、前庭神經元炎、藥物中毒性眩暈、突發性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和顱內占位性病變等。
另外,對臨床表現不是很典型的可疑梅尼埃病患者可進一步行甘油實驗、耳蝸電圖、耳聲發射及前庭功能檢查,進行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