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地之氣相交,酷熱當空,濕氣上蒸,加之氣溫交叉變化,暑濕最易襲人。中醫認為,濕為重濁之邪,暑為熏蒸之氣,暑濕內襲人體,使脾胃運化受制,加之暑濕直接耗傷正氣,困阻清陽氣機,就會使人倦怠乏力、食欲減少、氣短心悸、肢困頭重、大便溏薄、低熱綿綿、舌苔膩,民間稱之為“疰夏”。中醫認為,“脾主長夏”,若采用下列中藥入膳,可收健脾養胃、清暑化濕之功。
扁蓄 性味苦、平,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因其氣輕浮發散,可發泄暑熱之邪,又能下瀉膀胱之水,故可解暑。其嫩莖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人們常做菜食用,涼拌扁蓄是夏季最好的選擇。取鮮嫩扁蓄莖葉500克,去雜洗凈,入沸水鍋燙1分鐘,撈出用涼水泡8分鐘,控干水,切成5厘米長的小段?;ń?、大料、茴香上鍋干炒至褐色,研成粉末,與蔥花、味精、精鹽、醬油、香油攪拌均勻,裝盤食用。有清熱解毒、利濕、殺蟲和強體等功效,可防治便泌、陰虛、體力衰退、腸胃不和等病癥。健康人食用則增強體力,精力充沛。
車前草 又名車輪菜,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瀉的功效。夏天吃車前草煲豬小肚,既能利濕清熱,又能利尿通淋。取鮮車前草90克,豬小肚200克,生姜3片。共煮至豬小肚熟爛,加味服食。對膀胱炎、尿道炎有療效,特別適合婦女因濕熱所致的白帶過多等癥。
淡竹葉 清香透心,微苦涼熱,氣味俱清,具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作用,清肺火、胃火,治熱病煩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瘡等癥。可取淡竹葉泡茶,既解渴又去油。水煎取汁,煮粥服食,可治療熱盛津傷之癥,又可預防和治療中暑。若口渴明顯,加蘆根或石斛煎水服,效果更佳。
蓮子心 味苦性寒,主心經,《本草綱目》稱它有“清心去熱”的功效。煎水代茶飲,適用于因心火內熾而起的煩躁不眠,兼見手足心熱,口渴咽干,口舌糜爛等證。若配合甘草,則其效益彰。如果心火旺,可常喝蓮子心、竹葉、甘草、燈心草、生地、麥冬煮成的茶水,具有清心瀉火的作用。
此外,虛火上升的人可常喝百合、銀耳、玉竹煮的甜湯,具有清心養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