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調查發現,經常低頭屈頸工作的人頸椎病發病率較高。過去是中老年人“專利”的頸椎病,隨著電腦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也日漸多發于青年甚至少年。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頸椎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PART1 保持正確頸部姿勢
長年伏案工作者,如學生、會計、編輯、作家、電腦操作員、編織工,要特別注意坐姿。⑴采取自然端坐位,胸部挺直,頭部略微前傾。⑵眼睛和桌面保持33厘米左右距離,若距離縮短,除造成頸肩肌肉勞損外,還可導致視力疲勞或近視。⑶桌椅高度適宜,桌子過高或椅子過低,會使人頭部過度后仰和雙肩上抬,頸肩部肌肉易疲勞;桌子過低或椅子過高,則使上身過度前傾前屈,也會導致頸項部勞損。
此外,接聽電話時不要習慣于側彎脖子夾住話筒,常年如此,也會誘發頸椎病。
PART2 不過久伏案
工作中注意自我調節,勞逸結合,避免長期保持某一固定姿勢。應時時改變頭部體位,或休息片刻,也可做工間操或頸椎活動操來調節。推薦“米”字操,取立位或坐位,兩眼平視,站立時使雙足分開與肩同寬,練習時雙手叉腰,也可采取其他舒適姿勢;轉動頸部,用頭部在空中反復寫漢字“米”字,“寫”32個“米”字為一套,也可以重新再寫一次。疲勞時及時休息,避免頭頸過度負重。
PART3 選個舒適的枕頭
枕頭在頸椎病預防中尤其重要。過高、過低、過硬、過軟都不好。枕頭的長短高低與個人的胖瘦、肩的寬窄、脖子的長短有關,以舒適為度。一般來說,單人枕長度以超過自己雙肩15厘米為宜,高度應以壓縮后與自己的拳頭等高為宜。習慣側臥者,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后與自己的一側肩寬等高為宜。支撐頸部的枕頭部分應比后腦勺高3.5厘米。枕頭的內充物(枕芯)最好選用較細的顆粒狀物,以蕎麥皮、稻糠、羽絨、蒲絨、蠶沙、木棉、喝過曬干的茶葉為佳,有很好的塑型、吸濕性能。
PART4 注意頸肩部保暖
PART5 不躺著看電視
看電視時,熒屏中心應與眼睛相平,尤其是不要坐在床上看電視。有人喜歡靠在床頭看電視,好看就看,不好看就睡覺。這樣看的結果是越坐越滑向前,下頦抵于胸前,頸椎處于極度屈曲位置,最易誘發頸椎病。有些頸椎病人,職業并非長年伏案,工作、生活也與電腦基本絕緣,追查發病原因就是長年如此看電視。
PART6 加強體育鍛煉
經常鍛煉的人不易發生頸椎病。鍛煉后的人肌肉力量增強,關節靈活,不易發生疲勞損傷。尤其要注意加強頸部肌群的等長收縮鍛煉。所謂等長收縮,是指關節位置不動,有意識地做“用勁”的動作。如軍體訓練中做立正動作時,全身肌肉協調收縮,顯得很精神,然而卻沒有關節活動。等長收縮可以鍛煉肌肉,加強力量。
PART7 防止頸肩部損傷
劇烈活動前做好準備活動。突然活動,全身肌肉無準備,某些肌肉突然劇烈收縮,可引起扭傷。從事體育、舞蹈等職業者和上體育課的學生尤其要注意。準備活動可使關節、肌肉充分舒展、協調,處于應激狀態,防止損傷。
坐車時不宜打瞌睡,防止閃、扭傷。騎摩托車等需經常戴頭盔者,注意放松肩部,端正頭部;頭盔與頭部穩固貼緊;不要頻繁改變車速,猛開或猛停,盡量減少對頭頸部的沖擊;在顛簸的路面上行駛,盡量減少震動;不使用時及時摘除頭盔。
PART8 預防咽喉感染
一般人以為咽喉部急、慢性感染與頸椎病關系不大,實際上這些地方與頸椎緊密毗鄰,急、慢性炎癥會引起肌張力降低、韌帶松弛,從而影響頸椎動力性平衡。
■溫馨提示
一旦發生頸肩扭傷,應適當休息,采用推拿、針灸、拔火罐、貼膏藥、理療、服藥等方法治療,防止肌肉勞損,波及關節,促發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