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媛是一個棄嬰,好心的媽媽收留了她,姥姥特別嬌慣她,真是掉進了“福窩”。她從小養成習慣,不含奶嘴睡不著覺。如今年方4歲,20顆乳牙已齲壞了15顆,而且上邊的兩顆門牙和下面正中的一顆牙已經脫落。
媛媛患了奶瓶齲
媛媛的齲齒是含著奶瓶睡覺造成的,也叫奶瓶齲。孩子在吸吮奶液的過程中,奶瓶的奶嘴正好頂在上腭部,使所有的上門牙都浸泡在奶液里,孩子的小牙齒也在不知不覺中遭到腐蝕。由于夜間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的自潔作用減弱,殘留在牙面及牙間隙的奶液被口腔內的細菌分解,引起牙齒脫鈣,迅速發展為齲齒。
奶瓶齲直接造成乳牙牙體缺損,可繼發牙髓病、尖周病,最終會導致殘冠、殘根、缺牙,使孩子降低或者喪失咀嚼功能。奶瓶齲還會殃及以后生出的恒牙,使繼承的恒牙或相鄰的恒牙也容易患齲齒,同時會出現恒牙萌出困難。
乳牙齲齒對全身也會造成危害,使咀嚼功能下降,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和全身生長發育。齲齒成為感染病灶后,有害代謝產物或細菌毒素可經血液或淋巴帶到其他器官,引起風濕性關節炎、心內膜炎、慢性腎炎等全身疾病。
早發現 早治療
孩子患了奶瓶齲,應該早發現、早治療,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齲齒加重。當出現疼痛等癥狀時,既增加孩子的痛苦,又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相關鏈接
愛護乳牙要及早
預防奶瓶齲,首先是要控制幼兒每次使用奶瓶的時間,一般限在10~15分鐘,更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同樣,也不能含著媽媽的乳頭睡覺);每次給幼兒喂奶后,要接著喂少量白開水,以稀釋口內及牙間隙殘留的奶汁,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一般1周歲時就要停止使用奶瓶,改用水杯或小匙喂奶。還要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甜食,控制蔗糖攝入量;讓孩子學會刷牙,從2歲開始養成刷牙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