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張老師身體微微發胖,一直在找尋適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去年10月份在公園里發現一群跳繩的年輕人,跟著跳了幾天,感覺又找回了朝氣,于是很快迷上了跳繩。只是身體重重的,四肢僵硬,手腳不協調,繩子經常絆腳,跳不到幾分鐘就胸悶氣急、頭昏眼花、四肢酸脹無力。尤其是膝關節,總有腫脹疼痛感,上下樓梯有些使不上勁,髕骨周圍疼痛。
也許這是鍛煉的必然經歷吧,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張老師這樣安慰自己。然而兩周多過去了,癥狀不僅未減,反而有加重趨勢。張老師感到不妥,前去醫院就診。膝關節的X光片顯示,髕股關節、脛股關節的間隙明顯狹小,脛骨、股骨及髕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是很典型的膝關節退變性關節病,又名骨關節炎。
跳繩是一項很好的全身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鍛煉心肺功能和增強四肢協調性,但同時也會加重膝關節負擔。老年人膝關節本身已存在退行性改變,勉強跳繩勢必加劇膝關節的退變與損傷。此外,跳繩屬于比較劇烈的活動,會加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負擔,出現胸悶氣急事小,如誘發中風或心肌梗死則比較嚴重。中老年人身手并不敏捷,協調性差,跳繩難免磕磕絆絆,容易摔跤,若由此導致骨折,則又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中老年人身體基本素質各不相同,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跳繩是一項較劇烈的跳躍性運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較高。而張老師退休前一直是坐辦公室,人偏胖,當他突然進行跳繩運動時,就會有許多不妥之處。因此,接診醫生讓張老師立即停止跳繩,避免任何損傷及加重膝關節負擔的動作,再輔以理療、藥物治療及非負荷性功能鍛煉,很快張老師又能自如地上下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