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膝關節痛,是老年性退行性骨關節病的最常見表現,除與關節老化、關節過勞損耗有關外,與平時膝部活動過少、血液循環較差、受寒受潮以及體型肥胖等因素也有密切關系。其日常保健原則是及時休息,防止過勞,少負重,常活動,避免頻繁上下樓、跑步、爬山等對膝關節磨損較大的運動,避免跌打扭傷,防止對膝關節的進一步磨損;膝關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冷、潮濕的刺激。身體過于肥胖者應減輕體重,必要時可選擇使用拐杖幫助分擔雙膝負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盡量減少關節負重,同時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療。
膝關節功能鍛煉 坐在椅子邊,將腿向前伸直,腳后跟著地,然后腿伸直向上抬,使腳跟離地10~15厘米,讓股四頭肌持續收縮,保持3~5秒,然后緩慢把腿放下。每天做2~3次,每次重復10~15遍,兩條腿可同時進行。開始練習時可以不負重或少負重,隨后可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增加負重或延長時間。
物理治療 有超短波、微波、離子透入、紅光照射、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等,有消炎、消腫、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改善膝關節功能的作用,可以溫和而有效地緩解膝關節的疼痛和僵硬感。新近應用的沖擊波療法對于膝關節疼痛,特別是陳舊性膝關節軟組織損傷具有立竿見影的確切療效,深受老年朋友的歡迎。
藥物療法 急性發作期可應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如芬必得、扶他林、西樂葆等,盡管不能中止病情發展,但可緩解疼痛,減輕癥狀。但此類藥物易刺激胃腸道引起并發癥,對腎功能有損害,所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還可加服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E、鈣劑等,急性炎癥期可給予抗生素治療。
中醫治療 中醫將本病列入痹證范疇,認為是由于正氣虛弱,外感寒濕,或跌打損傷致氣血瘀阻,痰濕內生,流注于肌肉關節而發病??稍谥嗅t醫師指導下進行針灸按摩、中藥薰洗或外敷、內服等內外兼治,加功能鍛煉的方法予以綜合治療。
阻滯療法 將含有局麻藥、神經營養藥,有時可加入少量激素的混合藥液,注入膝關節周圍痛點處神經干或神經節等組織,進行神經阻滯。還可以分別或同時進行關節腔穿刺抽液及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關節的正常活動需要依靠關節腔內關節液的潤滑,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普遍存在關節黏液分泌減少的現象,玻璃酸鈉又稱透明質酸鈉,是關節黏液的主要成分,向關節腔里注入高分子量、高濃度、高黏彈性的玻璃酸鈉,能明顯改善組織的炎癥反應,增強關節液的黏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促進關節軟骨的愈合和再生,緩解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
手術治療 對癥狀嚴重者可行手術治療,根據病情采取不同的手術方法,如在關節鏡下或手術切開,行骨贅切除、游離體摘除、半月板切除、關節清理、關節融合以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等。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盡管衰老不可抗拒,機體功能的退化也難以避免,但只要老年朋友們平時注意保養膝關節,合理運動,勞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尋求醫生幫助,就可以擺脫膝關節病痛的困擾,享受高質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