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兩年前來日本起,日本的方方面面都在變化。地震、換相、中日交流以及糾紛。然而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到日本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現在在日本的任何一條街道上都有可能撞見一個中國人。
周圍有很多中國孩子向我咨詢日本具體情況,問這個國家怎么樣,適合不適合留學。他們來自各個年齡層。其實,適合留學的人,在平時的生活里,應該為自己打算過所有的事,來日本讀大學,無異于再來場“高考”。
我來日本之前,是一個依賴性非常強的人,所以在日本吃了無數的虧。當然吃一次虧,受一次教訓,就多一種經驗。然而生活是不會等你積累經驗的。眼睛一睜一閉,一年就過去了。你們家家底殷實嗎?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留學觀,那就是學費生活費什么的,打工去賺就行了:他們日本不是時薪高嘛,日本政府不是幫助留學生嘛。但是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在日本,每天工作4—6個小時才叫正常工作,時薪雖然高,學費和生活費更高,一份工作是賺不了學費的。
所以很多留學生就去打兩份工,有的甚至超過留學生“資格外活動許可”所允許的28小時,一周工作35個小時以上。但如那樣的話,怎么可能有時間去學習呢?也許克服逆境是人必須接受的現實。然而在留學生面前最要緊的當務之急,則是選擇一個好的學校。
在日本,有成百上千所高校,這兩年日本語能力測試是越來越簡單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日本的學校希望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自己的國家,帶動自己國家的發展。然而在這種大前提下,留學生的素質就要大打折扣了。
有很多留學生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日語。這也造就了很多不會說日語的留學生,他們大多是被全國各地的中介拉來日本,一些人甚至一句日語也不會講。于是,日本有遍布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日本語學校,大部分的日本語學校的老師都是不錯的,他們的的確確在中日交流方面作了不少貢獻。
然而,好老師就一定能帶出好的學生嗎?雖然老師很好,有的孩子平時在家就根本不自立,到了日本更是一點夢想都沒有了。何況在日本這個新鮮好玩的國度里,有很多涉及黃賭毒的場所合法公開化,想要潛心學問,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任何學校,宏觀上看來都是健康向上的環境,日本的大學也如此。我所認識的很多日本大學教授,在我心目中是這樣一個印象。他們普通低調,沒有什么的架子,對于學科的專注和學生的培養盡心盡力。他們不是駐扎在哪個學校的學術干將,不在哪個學術領域搞霸權,他們的研究領域都是公平公開,不把研究的興趣放在功利的興趣上。這是日本的大學普遍的學術環境,也是日本的教育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
但是大學的教育和經營永遠是分開的。想要去這個學校,則必須繳納一定的報名費。一般來說是3萬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幣2000多元,首先只有這樣你才有報這個學校的權利。看上去,3萬日元不是什么大數目,也不是什么大投入。但是這3萬日元只是個選考費而已。大家都知道,這考場上的事情,有哪個人能做主呢?萬一沒考上怎么辦呢?當然,付之東流。
其次就是日本大學高額的學費了。一般來說,一個很好的國立大學的學費一年在30萬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幣2萬多元。每個學校都設立了獎學金,有很多國立大學,優秀的學生每月大概能拿到10萬日元的補助。而私立大學的學費是相對較高的,大概一年在人民幣12萬左右。相對于國立大學來說私立大學的獎學金也相對較少。
這樣一來,日本的學生是削尖了腦門往好的學校鉆。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中國學生卻不得不面臨這些困難:一是語言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流暢,二是很多大學的留學生招生量相對較少。所以在留學生中,可以說80%以上去了私立大學。僧多粥少,所以在這個龐大的留學生隊伍中,去國立大學的簡直就是寥寥無幾。這就是在日本“再參加一次高考”的現狀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要來日本留學的學生,千萬不要帶著阿Q思想來。“和尚摸得,我摸不得。——老子就是要過把留學癮”,這是大錯特錯的。只能是浪費青春,浪費光陰。在這個不斷進步的社會里,學習完畢應該想想,自己所掌握知識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