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烏江自刎后,西楚霸王在另一個世界忙開了。每一天,或多或少都會收到從華夏寄來的信件和詩歌。有男子欣賞他的話語,有女子傾吐愛慕的情書……不管是對他自刎表示批評的,還是對他的英雄本色加以稱贊的,他讀來都十分高興。那些語句之中,幾乎都圍繞“項王是個真漢子”的主題。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千年之久。
可是,近些年來,項羽發愁了,他收到的信件數目日益減少。況且寫信來的,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偶爾也有年輕人寄來的信函,但他們大部分都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給他下定義,他已經很久沒見過少年們出自真心的筆跡了,哪怕帶著稚氣,夾著不切實際的雄心,也是值得收藏的啊,那是多美的少年夢呵!
“現代人不愛讀古書”的理由說服不了他。他知道前些日子一部關于他的電視劇在各大電視頻道熱播,還得到了不少好評。而且據他所知,中小學的歷史和語文課本上都有他的介紹,大部分的文字都把他描寫成一個富有陽剛氣質的男子漢大丈夫。大伙兒不認識他的事情決不會發生。
按照他的邏輯,知道大漢王朝就應該知道劉邦,提及劉邦的人定會提及他——當然,他更加喜歡別人先提他再提劉邦,最好還附上巨鹿之戰時候他展現的雄風。
后人沒有理由把他遺忘,他的英雄本色與男子氣概,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的血液之中。
既然如此,那信件為何一天天在減少了呢(除電視劇熱播時,數目有所上升外)?項羽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天,他讀完一個女孩兒寄來的信,大怒,仰天悲嘆:“嗚呼!英雄末路之也!世道之何存哉?!世道之何存哉?!”隨后把那張字跡清秀的信往桌上一扔,揚長而去。
虞姬見狀,拾起信箋。匆匆看罷信件的她,一邊臉色煞白地往項羽離開的方向追去,一邊不禁悲歌感慨:憶昔日兮氣蓋世,世道變兮多悲涼。童之誕兮可奈何,項兮項兮奈若何!
信上是這樣寫的——
尊敬的項王:
您好!我來告訴您一個可喜可賀的消息。我們這群中學生,用一種與時俱進的手法重新塑造了您的舞臺形象,如今,您在眾人心中的形象已從高大變成了妖孽。
事情是這樣的,我們戲劇社團在“中學校園文藝大賽”上演出了一場和您有關的舞臺劇。劇名叫做《烏江之水,悲傷逆流》。
您的扮演者是個柔弱的男孩子。他身子消瘦,眸子里飽含憂傷的光芒,還有點兒娘娘腔。他身穿與他不相稱的戰甲,分明是弱不禁風,卻不得不裝出強悍的樣子,立即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他一出場,那45度仰望天空的姿態就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觀眾席上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此外,我們用旁白、背景和動作等,刻畫了你當時自刎的情景:我們的主角看著東流的江水,陣陣悲傷浮上他的心頭,頭頂上,劃過灰色蒼穹的飛鳥是多么寂寞!多么蒼涼!多么讓人心碎!此情此景,能不讓他淚流滿面嗎?最精彩的是本劇的高潮,一段催人淚下的心里獨白,與拔劍自刎的動作相互輝映,贏得了滿堂喝彩。
這無疑還得要感謝我們的編劇——“偽娘姐”同學。如果不是他華麗而空靈的文字,恐怕我們也不會創造出這樣的經典。更值得高興的是,當初社團成員們沒有選擇另一位編劇的稿子,他那篇文章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您的英雄色、男兒氣,陽剛味道太濃重,讀來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文章的確寫得不錯,但是,現在都什么年代了,裝陽剛給誰看?大家沒有選擇他,可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新時代,就應該有新要求。我們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補充一下,我們這個舞臺劇并沒有褻瀆您的意思,也不是要您感謝我們——要知道,您的精神、您的品質已經被時代淘汰,但您對歷史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您身上的陽剛氣息是值得放在博物館里供人欣賞的。我覺得,我們發揮創新精神,讓您用一種符合這個時代的形象站在人們面前,我們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最后,愿風把我寫在四葉草上的祝福送到您身邊。念安。
當代一名中學生
時代年主流月憂傷日
編輯:付洋
fyjie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