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但教師在充分放手的同時,還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的導學要有趣、靈活、適度、精彩,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活動單;導學;主導;實效性
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開展得有聲有色。學生在課堂上你說我講,你爭我搶,盡情發揮自己的才智,充分張揚個性, 真正體現出了“我的課堂我做主”。但是,在學校的自主展示課及一些賽課活動中,還存在不少教師對“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認識不到位的現象,他們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自己則“退居二線”,一味強調“放”而淡化了教師的“導”。如在一些課堂上,導入時教師僅說:“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首先進入活動一……”在全班展示交流的過程中,該由教師講的內容沒講出來,該由教師點撥的地方沒有進行及時地點撥,也沒有針對學生的匯報作歸納提升,以致教學活動過多地受活動單的牽制,教師缺乏積極有效的引導。其實,無論活動單的質量多好,也只是“活動單導學”的一小部分,要使“活動單導學”課堂更精彩、高效,更有活力,離不開教師的“導”。下面筆者談談對“活動單導學” 模式中教師“導”的幾點認識。
一、 導得有趣
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樂在其中,越學越愛學。在導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掘各種有趣的導學內容和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如在教學《水鄉歌》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小朋友們,我們的祖國可大啦!不僅有無邊無際的草原,有連綿起伏的高山,還有清澈見底的河流……今天,老師就做一回導游,帶你們去欣賞一下美麗的水鄉風光。看,游水鄉的船也幫你們準備好啦!不過,在坐船之前有個要求,哪一個小組通過合作把這首詩歌讀正確了,我就邀請你們上船!好嗎?”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通過教師充滿趣味的導學,讓學生樂學、愛學。同時,通過教師的趣導,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 導得靈活
古人云:善教者,善導。教師不僅要把課導得有趣,還要導活。
1.時間靈活。“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導學要抓住時機,把握火候。一般來說,要導在學生“疑”“急”“亂”“淺”“盲”等處,導在“活動單”預設不完善之處。當學生對問題似懂非懂、想說又說不清楚時,正是強烈渴望啟發的時刻。這時,如果教師給予恰當的點撥指導,學生將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如教學《清平樂 村居》時,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仍有部分學生搞不明白為什么那對老年夫妻生活這么窮苦,還如此開心。這時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的疑惑發揮“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從3個兒子的勤勞孝順、周圍風景如畫、生活安寧等方面來引導理解,感悟。
2.對象靈活。不同小組、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高有低,教師在導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個人身心特點,分層、分類指導。有的學生基礎不好、能力較差,對他們設置的問題難度要低一些,且要層層遞進;對優秀生只需點撥關鍵之處,設置的問題難度可大一些。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小組出現的問題,采用不同的導學策略,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切實提高導學效果。
3.內容靈活。一份好的導學案是一堂“活動單導學”課堂成功的先決條件,但僅僅有了它還不夠。因為采用“活動單導學”教學后,課堂中的變量逐漸增多,再好的導學案也不能把課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設計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捕捉課堂中發生的一切,對導學案適時進行添加、修改,靈活地“導”。教師靈活的導學,可以給導學案注入活化劑,使之更加完美,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三、導得適度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要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適度的引導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導”得適度,會對學生的“學”起到促進作用,不然會適得其反。首先,不能“導”得過淺,諸如“對不對”“是嗎”這樣的“導”沒有意義,而且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的惰性,思考問題達不到應有的深度。其次,不能“導”得過深,脫離了學生所能認知的范圍,這樣的“導”看上去很有“水平”,其實沒有必要。
四、導得精彩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風格:有的語言風趣,幽默感十足;有的思維靈活,敢于創新;有的激情四射,富有感染力;有的和風細雨,很有親和力……教師要利用有限的導學時間,亮出自我風采,充分彰顯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從中感受教師的魅力,欣賞教師的活力,并由此受到熏陶感染。
“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追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最大限度發揮,強調將課堂學習的時間和展示交流的機會還給學生,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退隱幕后”,而是從各方面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當好“引導者”的角色,使 “活動單導學”課堂更精彩、更高效、更有活力。
責任編輯 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