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曾經宣稱,電腦正在取代人力,軟件可以代替人們完成許多工作。而無人莫可的人力資源事務也在發生著變革。想象這樣一個情景,你的下一個工作面試由人與人的“面對面”交流演變成“人-機”互動。面試中,不會有人詢問你以往的工作經歷或經驗,而是進行一場電子游戲。如果你贏了,你就能得到這份工作。如果你輸了,只能另覓他家。
這種“面試”被稱為就業模擬,正開始贏得高科技企業的青睞。原因是,這類公司所尋求的潛在雇員背景資料通常無法通過面對面交流來獲取。
如今的雇傭策略已不僅是利用在線個性評估,或聯機分析等手段從簡歷庫中挖掘信息。在典型的就業模擬中,應聘者會被邀請參加一場電子游戲,這場游戲并非是一場測試,它并不會對應聘者的答案進行評分,而是將應聘者領入一個真實的就業環境中,利用模擬軟件來測定一個求職者在實際工作環境下表現的好壞。在一些情況下,此種另類面試會采用虛擬競賽的形式來進行,其特點就是公開招錄、贏家受聘。
例如高階公司——芝加哥一家招募和培養期貨交易人才的公司,目前正在吸收潛在的期貨經紀人進行集中的模擬交易。在兩周內,參賽者要以虛擬美元的形式在期貨市場進行投資。兩個星期結束時,賬戶余額最高且交易技巧最嫻熟的參賽者(或申請人)將獲資在期貨市場上投入15萬美元,且有機會成為一名職業期貨經紀人。
“直升-雇傭網”的董事長和創始人查爾斯·漢德勒博士指出,如今許多的技術企業主張沿襲固有的雇傭理念,但是這些理念早已被改良并適用于當代的工作場所。他說:“就業模擬最早被工業和制造行業用來評估應聘者執行具體工作職能的能力。比如說,雇主或許會要求申請者在一定時間內手工裝配一件簡單的產品。如果申請者完成得不理想,就表明他可能不具備此項工作所需要的體力或者手藝。但是如果他做得很好,則會被錄用?!?/p>
不用人的人力資源
從表面上看,計算機和“就業模擬”技術在整個聘用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這聽上去似乎過于大膽且不切實際,不過,這種在決策過程中依賴于科技的雇傭手段對雇主和雇員雙方均有助益。
從雇主的角度來說,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雇傭過程能夠對某應聘者在工作中是否取得成功做出更現實的預測。就業模擬和其他技術手段避免了雇傭過程中存在的盲點,使雇主可以率先了解到申請者的實力,再決定是否允許其出現在公司客戶面前或參與到公司的運營之中。事實證明,傳統的聘用過程效率并不高。就業模擬則把提高效率當作首要目標,盡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提供更多的信息。就業技術公司的董事長、就業模擬技術的先驅和主要開發者約瑟夫·塞夫契克說:“強大的就業模擬技術比傳統的雇傭程序可多提供2至3倍的信息,而精準度也比其他測試手段高出4倍。”
對于求職者來說,就業模擬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雇傭模式提供了公平的應聘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暗箱操作、內部任命等有失公允的狀況。以技術為基礎的聘用決定主要關注的是表現,因此所有求職者的機會均等——即使一些求職者的工作背景與所聘用職位不相吻合也有機會應聘。
軟件招聘的劣勢
盡管就業模擬和其他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雇傭模式對于雇主和求職者都有益處,但也有不足。同任何技術一樣,就業模擬的有效性會受到軟件質量及其操作方法的影響。即使是微小的編程或操作不當都會帶來可怕的后果,導致企業雇傭到不稱職的員工。
減少雇傭過程中的人員介入,或許會避免偏見的產生,但也會失去人情味。就業模擬在發展過程中還遇到了這樣一些質疑——它是否最終會雇傭一些缺乏個性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員工,因此很難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獲得成功?質疑者擔心,在一些情況下,那些在虛擬環境中表現良好的應聘者,當不得不與他人共事時,其工作表現或許并不理想。
[譯自美國《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