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馬基雅弗利、凱恩斯……這些名人所創立的理論或學說曾影響過許多人,但他們本人卻并未實踐力行過。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主張人們揭示自身的本來面目,挖掘內心深處隱藏的真正秘密,不要壓抑歷史的真相。但是這位“靈魂捕手”在事實真相面前卻經常漫不經心、模棱兩可。弗洛伊德矯揉造作掩耳盜鈴,他的所言所行與他對患者的要求截然相反。事實上,弗洛伊德的連篇謊話歸咎于他濫用可卡因一事。
1884年,弗洛伊德與毒品結緣時還是維也納總醫院的精神病學家。正苦于尋求成名之法的弗洛伊德對一種叫做可卡因鹽酸鹽的神奇靈藥產生了極大興趣。他想使用可卡因作為解毒劑醫治自己嗎啡中毒的朋友、生理學家恩斯特馮。不幸的是,弗洛伊德的治療不僅未令朋友痊愈,還使他增加了可卡因毒癮,45歲即英年早逝。
然而,弗洛伊德并沒有停止研究,繼續以科研之名大量使用這種致命的藥物。對于自己深受毒品之害的事實完全視而不見,弗洛伊德竟愛上了它帶給自己的感覺。他意識到,這種白色粉末可以令他滔滔不絕地講述“壓抑的記憶”,就把它當作一種必要的治療手段,納入心理治療的“傾訴療法”中。到1895年,由于弗洛伊德過量使用可卡因,在他身上出現了嚴重的心絞痛,抑郁以及注意力渙散等癥狀。然而直到那時,執拗的弗洛伊德依然不承認毒品危及健康生命,開始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及患者推薦使用。當弗洛伊德竭力治療一位名叫愛瑪艾克斯丹的歇斯底里癥患者時,濫用可卡因的罪惡被推向了高潮。經過數月無果的心理療法后,弗洛伊德猜測愛瑪的病癥由生理病變而非心理因素導致。他找來了一位信任的同事對愛瑪進行檢查。同事浮利斯堅稱,愛瑪的病源在她的鼻子上,建議外科手術佐以可卡因治療。手術對愛瑪來說是場災難,不僅令愛瑪毀容,還造成了近平致命的感染。幾周以后,自感罪惡深重的弗洛伊德做了一個夢。在夢中,血淋淋的愛瑪在維也納的名人顯貴面前要他為自己的重大過失負責。面對接連兩次的巨大失敗,弗洛伊德充滿懊悔。盡管他完全可以依照自己最推崇的療法——敞開心扉坦白錯誤,以獲得良心的安寧,但他并未這么做。弗洛伊德就自己的行為起草了一份“遺憾聲明”,附加在其劃時代的巨著《夢的解析》之內。他這樣寫道:這些夢境似乎從我心出現在我的腦海,這便是我對工作高度負責的佐證,表明我對親人、朋友及患者生命安危的高度重視。
1896年10月,在父親的葬禮上,弗洛伊德表示他永不再使用毒品。無論他是否真正擺脫毒癮,弗洛伊德從未承認可卡因對其事業、生活造成的顛覆性影響。他完全壓抑了毒癮的后患。弗洛伊德創造了精神分析療法,它不僅改善了精神醫學上的困窘局面,還幫助人們了解自我,進行心靈的救贖。然而可悲的是,這個人卻同吸毒者一樣自欺欺人,日復一目甘愿接受毒品對其身心的摧殘與毀滅。
尼可羅·馬基雅弗利
意大利政治理論家、外交家尼可羅馬基雅弗利的著作《君主論》闡述了政治權謀的不堪本質。然而,與他在這本“獨裁者手冊”中向當權者所推崇的“為保政權,不擇手段”的論調不盡相同的是,馬基雅弗利本人忠君愛家,為人坦率正直,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涯無可指謫,并不擅長玩弄權術。
若看到自己的“偽裝”如此輕易地被世人洞穿,馬基雅弗利一定會有些失望。晚年時,他這樣寫道:“我從未表達過自己的真實想法,也并不篤信我自己的言論。如果我曾經吐露真言,那么肯定將其隱藏于萬千謊話之中難以尋覓。”馬基雅弗利企圖將自己偽裝成一個“謊話大王”,但事實證明,他絕非一個識實務的弄權者。當美第奇暴君發現馬基雅弗利思于被其推翻的佛羅倫斯共和國時,身為共和國高官的馬基雅弗利被剝奪了一切職務并險些喪命。馬基雅弗利的正直忠貞不僅是歷史奇聞,也從未有一本書像《君主論》一樣,如此深入剖析政治權謀的真相。正如盧梭所言:馬基雅弗利自稱是在給君主講課,實際上是在給人民上大課,告訴他們,他們被怎樣的人所統治著,實為共和黨人的寶書。
一位早期評論家針對他的著作,曾將馬基雅弗利稱為“人類的公敵”,而馬基雅弗利本人卻是一個顧家好男人。他為六個子女的成長傾盡了巨大心血。在他的妹妹去世后,馬基雅弗利還承擔起撫養妹妹遺孤的責任,使原本捉襟見肘的家庭經濟雪上加霜。馬基雅弗利對待朋友忠厚誠懇,卻經常被他們所利用。不僅如此,馬基雅弗利還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公仆、滿腔熱忱的愛國者、人民財產的忠誠衛士。在與比薩交戰時,政府曾試圖讓他從前線上撤回,馬基雅弗利卻說。我知道駐守在后方更安全,但是我若想逃離危難,我早就離開佛羅倫斯了。
與馬基雅弗利一樣同處要職的官員無不中飽私囊,而他在退隱還鄉時的經濟狀況比從政前更加窘迫。馬基雅弗利很自豪:我的一貧如洗就是本人忠貞正直的最好見證。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宣稱當經濟發展停滯,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時,政府當局應該具備挽救僵局的能力,有義務填補經濟上的缺口。凱恩斯在1929年股市暴跌、經濟大蕭條之后發表了這一理論。他主張放寬信貸、減少公共事務支出,削減賦稅,以提高需求總量,允許政府財政赤字,但隨著就業率回升,經濟形勢轉好,應當歸還債款。
凱恩斯主義在1945-1975年風行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于1946年逝世的凱恩斯,并未目睹其經濟學革命帶來的豐碩成果。二戰后美國對歐洲國家進行經濟援助所執行的“馬歇爾計劃”,為歐洲各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對歐洲振興具有深遠的影響。不久之后,由于商業周期與選舉周期不合拍,各國領油不顧凱恩斯經濟理論的警示,繼續削減賦稅、鼓勵消費、提供廉價信貸以確保競選連任,結果造成經濟發展停滯與物價居高不下的雙重危機。
現在,凱恩斯主義已成為“揮金如土”、“奢侈浪費”、“債臺高筑”的代名詞。然而,當年的凱恩斯是否像這些詞所形容的那樣,是個地道的凱恩斯主義者呢7答案是否定的。
作為政府雇員,凱恩斯曾多次無償向總理大臣獻計獻策。作為一名學者,他的工資收入很低,但是他比華爾街股票經紀人更加懂得市場驅動的價值所在。通過股票交易,凱恩斯在10年間賺取了兩大筆財富,身價累積數千萬。凱恩斯不僅使自己致富,還為其朋友及母校牟取福利。凱恩斯還獨具藝術慧眼。他發現巴黎正在展出一系列印象派畫作,便勸說英國官員用這些畫抵消法國的戰爭債務,這些畫現在就懸掛在倫敦國家美術館內。
如果凱恩斯活到現在,他會是一個負債累累的凱恩斯主義者嗎?即使目前他的經濟拯救案不再為人稱道,人們始終無法明白,為何他在各種經濟局面下總能游刃有余,掘金之術如此高妙。毫無疑問的是,足智多謀的凱恩斯可能早已籌劃出改變當下經濟窘境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