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安裝了第一只Baby Box,一種幫助棄嬰存活的設備。一扇自動窗口,母親可以把不想要的嬰兒放進去,卻不必面對指責的目光,也沒有身陷囹圄的危險,它就是Baby Box(嬰兒盒),已經在世界上存在了10年多,一開始出現在德國,然后是意大利、匈牙利、南非、比利時、捷克、奧地利、拉脫維亞、斯洛伐克……
2011年秋天這神奇的盒子來到了俄羅斯,在每年有3-5萬新生兒被父母遺棄的俄羅斯,Baby Box的引進無疑是個不錯的主意。
昂貴的樣品盒
我的飛機上午10點抵達里加(拉脫維亞首都),拉脫維亞Baby Box項目的領導人勞拉·茲維爾布列在機場迎接我,她的丈夫用行李車把BabyBox運過來,這是我應彼爾姆(俄羅斯彼爾姆邊疆區首府)慈善組織之托要帶回俄羅斯去的。它是一個窄小的盒子,大約1米見方,還有一包同樣大小的設備,加起來重約60公斤,而我的體重才42公斤。“您確定莫斯科有人接您嗎?”勞拉擔心地問。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這個BabyBox是葉蓮娜·科托娃要的,她是彼爾姆“希望搖籃”基金會主席,要用這只Baby Box展示自己的工作。兩年多來,葉蓮娜一直為在彼爾姆邊疆區創建嬰兒盒系統努力奔波。葉蓮娜的基金會絲毫未被樣品盒6000歐元的價格嚇倒,“BabyBox不是普通的盒子,它是一套完整的系統,安裝此盒有三個目的。”勞拉說,“第一,拯救被父母遺棄的嬰兒。2006年,拉脫維亞死了九個被扔到垃圾箱的孩子,而在Baby Box出現后的最近兩年只死了三個。第二,援助困境中的母親,每個Baby Box上面都寫著一些電話號碼,走投無路的母親可以撥打這些電話,獲得心理上和物質上的幫助。第三,引起人們對家庭完整性的關注,提醒人們,孩子應該在完整的家庭中成長。”
盒子本身就像個窗口,從大街上即可接近,母親需要登上幾級臺階(這很重要,給她提供了一個改變主意的機會),打開盒子,把嬰兒放進去,再關上盒子,她有30秒決定是否取回孩子。之后小門自動關閉,信號開啟,醫生會從建筑物內部的窗口取出孩子,檢查他的健康情況,并把他送交社會福利部門。
我奉命帶回俄羅斯的這只Baby Box是由拉脫維亞一家專門生產自行車的廠家制造的,它不是拉脫維亞的第一種嬰兒盒。第一只盒子是2006年拉脫維亞人從德國買來的,價值1萬歐元,但卻并不適用。在德國,Baby Box安放在專門的房間內,而在拉脫維亞,它要朝向大街。“德國的盒子不能承受零度以下的氣溫,每年我們都得維修它。”勞拉說。第二只盒子是從捷克預訂的,它也有個不足:在關門之后到醫生取走孩子之前,間隔一分鐘。“萬一停電,孩子就會困在里面,可能會窒息。”
誰的孩子
“最近一年,12個扔在拉脫維亞Baby Box之內的孩子全部找到了新父母。”勞拉說,現在拉脫維亞排隊等候領養孩子的家庭有45個。近五年來,勞拉的組織和拉脫維亞教育部一直在為該項目取得合法地位而努力,現在從Baby Box領養孩子比在醫院領養容易多了。
如果母親把孩子遺棄在醫院,那么她有權在一年之內要回孩子,如果她曾致電表達過猶豫不決的態度,則會有兩年時間。這期間,孩子都得放在孤兒院,一、兩年之后才有可能被收養。而從BabyBox收養就快速得多,也簡便得多。醫生接手嬰兒后,會檢查他的身體狀況,孩子會即刻得到棄嬰身份,三天之內,警察在所屬地段核查是否有人尋找孩子,如果沒有,就可以準備被領養了。也就是說,從出現在盒子內的第10天,棄嬰就會生活在完整的家庭中。
“Baby Box內的孩子跟在垃圾箱里找到的孩子地位相同。”俄羅斯嬰兒權利組織的領導者鮑利斯·阿爾特舒列爾說,“當孩子自動獲得孤兒身份時,更容易被領養。如果母親在產房生下孩子,不簽署棄養文件就消失不見,那么在此之后的半年之內當局都得設法尋找孩子的母親,孩子的地位就會一直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
俄羅斯式的拯救
當我抵達莫斯科,將盒子交給葉蓮娜時,她告訴我,俄羅斯有很多基金會正致力于推進Baby Box項目。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行政長官亞歷山大·特卡契夫就決定親自領導這個項目,并把他的題詞“孩子們生下來就是為了生存”刻在每只盒子上。商談嬰兒盒安裝協議的還有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亞、沃羅涅日、基洛夫、雅羅斯拉夫爾、莫斯科、烏德穆爾特、托木斯克和鄂木斯克的基金會。在歐洲,每個國家都只有一、兩個BabyBox組織,參與者數目有限很重要,這樣更容易找到負責人。而在俄羅斯,BabyBox還沒有統一的國家規劃,也沒有法律基礎做保障,大家都在為爭取資金而戰斗,就看誰的呼聲高了。
葉蓮娜得到了五個宗教團體和彼爾姆市內務部調查委員會的鼓勵,爭取到保護消費者權利聯盟監督部的技術支持,當地一家生產金屬板材的工廠同意裝配嬰兒盒。2011年11月彼爾姆出現了第一個Baby Box。
現在,葉娜蓮的做法已經引起了當局的關注,Baby Box的存在可能合法化。目前俄羅斯刑法只允許母親將孩子遺棄在各類醫院,但不能以匿名的方式。到2009年底,有2.4萬個俄羅斯家庭打算收養孩子,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因此棄嬰有大把機會找到新父母。在俄羅斯,遺棄嬰兒的多半是未婚少女,也有一些已有子女卻無力撫養新生兒的成年婦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母親把孩子遺棄在醫院,這名婦女就會面臨失去對其他孩子撫養權的危險。Baby Box或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辦法。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這么認為。“BabyBox的實際效用尚未可知。”俄羅斯聯邦兒童權利主席特派員巴維爾·阿斯塔霍夫說,“它在很多國家是被禁止使用的,例如在英國,遺棄兩歲以下兒童是刑事犯罪行為,因此根本談不上Baby Box。瑞典也沒有,不過那里有完整的組織系統保護困境下的兒童、母親和家庭。荷蘭也認為匿名棄嬰有罪。”
葉蓮娜并不關心英國的情況,同樣不關心的還有上文提到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當地衛生部長一次就花費270萬盧布從捷克買了五只箱子,這些BabyBox將安裝在克拉斯諾達爾、索契、新西伯利亞和阿爾馬維爾。此外,該地區還計劃對生活困難的婦女開設12個援助中心。
對于各地爭先恐后推行新“項目”的情況,兒童保護主義者指出,BabyBox不單單是一個可以托付嬰兒的盒子,它是一個避免兒童死亡的系統,不能用盒子的數量和安裝盒子的費用來評價,甚至不能用參加該項目地區的多寡來評價,重要的是系統本身以及它寄托的全部希望:誰、怎樣、為什么應該保護每個生命。Baby Box跟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只有當它在相應的環境中立穩腳跟,也就是當每個新生嬰兒的生命真正得到社會重視時,才會證明自己的價值。
[譯自俄羅斯《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