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網站消息,2012年5月9日~10日,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成立十周年會議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舉行。會議主題為“歐洲研究型大學——2050年歐洲的向導和引擎”,歐洲頂尖研究性大學校長齊聚一堂,與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界、政界及商界代表就研究型大學在歐洲目前和未來的角色進行了交流,特別討論了未來幾年到幾十年歐洲的研究和創新政策。
劍橋大學校長樂思哲·博里塞維奇就大學如何在歐洲國家經濟增長中發揮作用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認為,歐洲的研究型大學為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以劍橋大學為例:1960年,劍橋大學兩名畢業生成立了一家顧問公司,大學周圍開始形成高科技產業群。后來這被稱為“劍橋現象”。事實上,促進經濟發展不是劍橋大學的主要目標,對經濟的推動是教學和研究的副產品。如果經濟成為劍橋大學首要目標,那么大學獨特的貢獻將會消失。“劍橋現象”是沒有經過計劃的,并且在很多方面是出乎意料的:如果大學有意創造經濟效應,很難想象其目標能否達成。
他還指出,大學的使命是為社會服務。學術界與現實世界對立的時代結束了。現在,服務社會是大學工作的核心。
(中華女子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王昕編譯,2012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