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安全不能依賴校車,就近入園是根本。”
2012年2月23日,教育部、財政部在鄭州聯合召開國家學前教育項目工作會,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會上指出,不能夠依靠大量使用校車來接送幼兒園孩子,合理布局就近入園才是確保幼兒安全的根本。
“我支持學校的做法,女孩子要端莊,男孩子要大方。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制定一個這樣嚴格的標準,讓學生嚴格按照去做,我們還都希望孩子有個性,有與眾不同的一面。”
這是一位學生家長對鄭州市第十八中學制定的男生28條、女生20條德育教育標準和規范所作的評價。鄭州市第十八中學校長段亞萍說,近年來,男生說話細聲細氣,女生變得大大咧咧,越來越多的孩子“中性化”,為此學校通過試行新校規來規范學生品行,每年每班評出一名“陽剛男生”、一名“秀慧女生”。
“民辦大學是國家認為教育多元化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各界一直在尋找如何讓民辦學校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我認為,好的私立學校應該是公益學校。”
全國人大港區代表、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吳清輝,在2012年2月23日準備參加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之際,在珠海向媒體發表如是說。
“別讓中國孩子成為‘最缺故事的一代’!”
作為國內知名人格發展心理學家,華東師范大學認知與心理科學學院教授李曉文,卻投入了一項“跨界”的工作——帶領學生進行青少年文學創作。“因為現在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文學作品太少了”,李曉文說。近年來,整個社會對青少年成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然而,現在適合青少年的文藝作品卻越來越少。為什么出現這個現象?怎么樣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青少年文藝作品?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
“碩士當城管,不看噱頭看成效。”
2012年2月27日,有消息稱江蘇常州城管一線共有12名碩士,而且這些碩士城管隊員中有的工作就是沿街巡查。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對此,這些碩士城管隊員和城管部門表示,他們都不覺得這是人才浪費。高素質人才能不能帶來更人性化的執法?碩士城管如何定位自己與小商販的關系?也會追著小商販滿街跑嗎?對于市容管理,碩士城管又會有哪些不同于初中生城管、高中生城管的見解?更主要的,對于這些碩士而言,“城管”這個職位到底是一個大展拳腳的平臺,還是僅僅作為一個躋身于體制內的跳板?這些問題,民眾都在睜大了眼睛等答案。一句話,“碩士當城管,不看噱頭看成效”!
“反對高考附加規則,呼吁實現‘異地高考’。”
截至2012年2月24日24時,在人民網和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聯合推出的“2012年你最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調查”中,“教育公平”以89 412票位居關注度排行榜第四位。在教育公平分項調查中,68%的網友認為,高考設置地域錄取線、加分等多道附加規則最讓人感到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公平。在有關“教育公平”的1 000多條留言里,絕大多數呼吁取消高考戶籍限制,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參加“異地高考”。
“我該如何面對父母的責罵?”
父母自認為對孩子盡職盡責、苦口婆心,卻沒見孩子有多大長進;孩子自認為已經足夠努力,父母卻不以為然,絮絮叨叨,讓人煩不勝煩。親子之間,似乎總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墻。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名高二男生雖然自己能體諒父母的苦衷,但總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而且,時常還要面對父母的責罵,這讓自己很苦惱,于是就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責任編輯:杜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