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編辦聯合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目的是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地區執教,逐步解決農村師資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了了解這一政策的有效性,教育部師范司和聯合國兒基會就“特崗計劃”實施效果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此項政策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行。對此我有幾點感想。
第一,加強對政策實施效果的評估工作十分必要。為解決教育實踐中的眾多問題,多年來國家出臺了很多教育政策,有些政策的實施效果可能很好,有些可能一般,還有些政策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可能引發了一些沒有預估到的新問題。但長期以來,對政策實施效果的評估工作還開展得很不夠。為此,需要加強對政策實施有效性的評估。
第二,教育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事,更需要跨部門的通力合作。“特崗計劃”政策之所以取得可喜的成績,與國家四部委的共同協作是分不開的?!疤貚徲媱潯钡脑u估工作能夠圓滿完成,也是聯合國兒基會這樣的國際性組織,與教育部師范司一起,會同全國各省專家和代表共同研究、密切配合的結果。希望這種跨部門聯合解決問題的創新機制,能夠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推進,得到更大范圍的采用。
第三,高校應當在政策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大學在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同時,還應加強社會服務工作。任何一項政策都不可能一出臺就很完美,都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高校在政策研究方面人才濟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當做好政府部門的參謀,積極開展政策評估,通過扎扎實實的研究工作對政策實施效果得出客觀而深入的結論。
第四,政策效果的評估結果應當被認真解讀和充分應用。政策評估不是為了評估而評估,也不是為了得到有關政策好壞的簡單判斷。政府部門應以評估為手段,根據政策實施效果的各種反饋信息,推進政策的后續完善和調整,使政策能夠為教育改革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惠及全國廣大青少年學生。
(節選自董奇教授在中國—聯合國兒基會“特崗計劃”政策研討會上的講話)
(責任編輯:張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