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不過,收不回,談不攏
馬島再起波瀾
2011年底,英國先是把皇家海軍“蒙特羅斯號”主力護衛艦開進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海域,緊接著又單方面宣布威廉王子將于今年2月到馬島參加巡邏及空軍演練任務。阿根廷認為,作為英國王室成員,威廉王子到馬島服役是一個“挑釁性舉動”,顯示了英國試圖加強在馬島軍事存在的意圖,違背了聯合國大會決議要求英國和阿根廷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馬島問題的原則。在表明強硬立場后,阿根廷政府加強了對該海域的實際控制能力。隨后,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決定,禁止任何懸掛馬島旗幟的船只在南共市國家的港口停靠,以支持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要求。
事實上阿根廷政府2010年即通過一項法令,要求所有船只必須獲得由阿根廷頒發的“領海”航行許可證,方可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附近海域行駛。同時,馬島政府也為欲在該島周圍200海里范圍內捕魚的各國漁船頒發特別許可證。鑒于威廉王子巡邏事件的“刺激”,阿根廷政府近日加強了對該法令的執行力度,海岸巡邏隊和海軍艦船頻繁出動進行盤查,并于日前截獲了12艘持有英國許可證的西班牙漁船。阿根廷海岸部門向上述漁船發出警示信號,干擾其通訊聯系,并要求出示船長護照號碼等資料。阿根廷方面表示,這些西班牙漁船涉嫌違反了該國對馬島周邊海域的“合法”封鎖,持有的英國捕魚許可證無效,最近幾周在馬島爭議海域的作業“非法”。
作為報復,英國在抗議的同時,還醞釀在靠近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南喬治亞島周圍建立一個100萬平方公里的超大型海洋保護區,以保護該海域企鵝、海象、海豹、虎鯨、鱈魚等大量稀有海洋生物。根據英方設想,該保護區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不但未來在南喬治亞島附近區域將建立嚴格的捕鯨禁令,同時捕魚也將在特別授權允許的區域進行。更令阿根廷人氣憤的是,英國竟然期待該計劃能得到阿方理解,并允許其在該水域監測水文。
迎接戰爭的女人
“這是一個陰慘慘的荒島。”1883年深秋,達爾文在對馬島進行了科學考察后,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船上,寫下了這樣的話。在這位科學家寫下這段話后整整一個世紀,這小島竟成了一個全世界矚目的地方,一場最現代化的戰爭使得它的名字永遠留在人類的史冊上。
自從英國海員約翰·戴維斯1592年發現該島以來,許多國家的國旗曾在島上飄揚過:法國的、英國的、西班牙的、阿根廷的。1833年,強大的英國人用武力攻占了該島。他們的理由只有一個:此島為英國人所發現,應當屬于英國。聯合國曾在1964年和1965年兩次作出決議,要求兩國通過談判解決爭端,但基本上成效不大。馬島距離英國遠在1.3萬公里以外,而離阿根廷只有500多公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忍耐了150年的阿根廷人終于憤怒了。
1982年3月19日,一批阿根廷籍工人根據一項拆除一個舊的鯨魚加工廠的合同,在南喬治亞島登陸,并升起阿根廷國旗。英國就此提出抗議。接著發生了島民襲擊阿根廷航空公司辦事處的案件,案件發送到南喬治亞英國軍艦。4月2日,阿根廷海、陸、空三軍4000余人在馬島登陸。
英國人隨后在廣播中聽到了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聲音:“今天,英國蒙受了本世紀以來最大的恥辱……我們的福克蘭被阿根廷奪去了。”英國當局立即斷絕與阿根廷的外交關系,并派遣一支占其海軍力量三分之二的特混艦隊于4月5日開赴南大西洋。盡管英軍全部主力艦的出動被譽為“史詩般的進軍”,但在大洋的另一端,阿根廷的加爾提埃里總統仍不相信英國人會遠征重洋來與一個早已嚴陣以待的對手作戰。總統說,我們在大陸上,他們只能停在海中。19天后兩國在馬島海域展開了激戰。
其實當英國的特混艦隊還沒出發時,美國曾提出停止敵對,雙方撤軍,開始談判等建議。美國認為英阿之戰必會危及西方在大西洋的影響,而美國既是北約成員又是泛美成員,它不愿為了英國一個盟友而傷害與整個南美大陸各國的關系。英國接受了美國的建議,但是,加爾提埃里總統的名言是:我們不能再等另一個150年!
阿根廷可以拒絕此時的妥協,卻無法拒絕后來的投降。74天的馬島之戰以阿根廷的失敗告終,但兩國在此后的爭端延續至今。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得而復失令阿根廷人陷入悲傷,戰爭的失敗導致了加爾提埃里總統及一批軍政官員的辭職。而英國雖然重新占領了馬爾維納斯群島,但它畢竟遠離英國本土1.3萬公里,要想不再發生有一天該島突然被別人占領的事件,英國只有重兵守衛,而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每年8億美元。
“阿根廷喊你談判”
如今的撒切爾夫人飽受失憶癥困擾,恐怕已經記不起當年的戰事;但是阿根廷人絕對不會忘記那場戰爭帶來的屈辱,天緣巧合的是,現在要帶領他們收回馬島的,同樣是一位女性。
女總統克里斯蒂娜自上臺以來,一直強調阿方對馬島擁有主權,但她并不希望訴諸武力,而是要通過國際法展開全方位的“外交戰、文化戰和政治戰”最終收回馬島主權。2010年2月,英國“渴望石油公司”將鉆油平臺從蘇格蘭拖至馬爾維納斯群島以北100公里處,并隨即開始鉆探。該石油公司強調:“平臺已穩固豎立于福克蘭群島的英國海域內,鉆井將持續約一個月。”此前不久,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才簽署命令,要求所有駛往馬島的船舶必須事先獲得阿根廷政府批準。英國顯然沒有重視阿根廷的聲音。
但阿根廷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對內,他們通過獎勵那些曾于1966年想解放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正義黨人凝聚人心。2010年海戰爆發28周年時,一些曾經參加過馬島海戰的阿根廷老兵走上首都的街頭,以集會的方式紀念昔日在海戰中犧牲的戰友。一位名叫席爾瓦的老兵說:“馬爾維納斯群島自古就屬于阿根廷,因此英國石油公司在我們的領土上勘探和開采,就好比是偷走了我們的土地。”
對外,阿根廷團結、拉攏拉美各國支持自己。事實上,阿根廷獲得中南美32個國家的支持,其中支持力度最強的莫過于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查韋斯表示,英國是因為自己在北海的油氣資源已經所剩無幾,所以才覬覦馬爾維納斯群島附近海域蘊藏的石油和天然氣。如果英國發動攻擊,他將派部隊支持阿根廷。查韋斯說:“從那兒滾出來,把馬爾維納斯還給阿根廷人民。夠了吧,英帝國,為什么?因為石油!”
從主權歸屬的口頭論戰到事實上的海事沖突,再到石油資源的利誘,如今進一步發展到海洋物種保護的人類共同利益高度,馬島主權爭端問題已經日趨復雜化和國際化,未來馬島主權爭奪之路必將日益漫長和艱難。
當年,英國在一個女人的帶領下贏得了戰爭;如今,阿根廷卻沒能在另一個女人的領導下贏得談判。英國人不給她這個機會,他們的態度還跟多年前一樣——“談判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