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石者玩的是心跳
在古代娛樂活動稀缺,賭博行業興盛。人們除了耳熱能詳的推牌九,斗蛐蛐外,最熱衷的莫過于賭石。賭石是指翡翠在剛開采出來時,有一層風化皮包裹著,因為形成的過程中有很多伴生物,所以僅從外表根本無法看出其廬山真面,須得切開才能明了。這些未經雕琢的玉石統稱為“毛石”。有的人花幾吊錢買塊毛石,切開后發現里面有寬寬的綠色色帶,于是,這個人賭贏了。此時,這塊已經切開的石頭價格立刻可以飆升至成百甚至上千萬兩的真金白銀。但是,如果在切開的石頭中沒有看到綠色,那么,這塊花費幾吊錢買進的翡翠原石將幾乎一錢不值,充其量只是一塊質量不錯的建筑材制。正因為這項活動買賣的風險很大,也很刺激,古人稱之為“賭石”。
在漢代,每當有毛石出土,人們首先是拿來拍賣,價高者得。因為是玉石,所以每一塊都動輒百兩黃金以上。拍得石頭后,眾人會起哄讓石頭的主人當場“解石”。解石的過程很奇特,解石師把幾塊形狀,大小,外觀各不相同的毛石擺在—起,先讓顧客競猜里面是有玉還是無玉。這是為入門者準備的,即使猜中得到錢也不多。而“高級玩家”們則會猜內部玉石的皸裂,紋路或者是否有圖案,更犀利的是猜是什么圖案。清代的《賭石歌》當中有一句,買石方,斷石章,皮裂癬蟒松花冠。講得就是判斷毛石中玉形態的訣竅。這樣的猜法要求的賭注會很大,贏得非常多,但輸起來也是一瀉千里。眾人買定離手,賭石師們會當場剖開石頭,公布切面,贏錢的人滿載而歸,輸錢的人痛哭流涕。解過了的石頭會還給買主,賭石師從賭資中抽頭。有時候奸商們有時候會和賭石師串通起來,他們在毛石出土后,先拿一根特制的鋼針,剝開石頭的表皮,一點點的挑出里面的礦物顆粒,在特制的儀器中仔細觀察。一旦發現有綠色,他們就會越剝越大,然后沿著綠顏色的礦脈走向切開石頭,賣出高價。如果沒有在石頭礦物中發現綠色,他們會小心翼翼的將稍微被破壞的石頭表層復原,并置于露天場地中讓其表面盡快氧化,然后買通賭石師,將完整的石頭公開拍賣。由于知道了內部的結構,所以這場博弈中,莊家永遠得利,普通百姓很少有機會“撿漏”。
卞和是賭石界“始祖”
眾所周知和氏壁是稀世的珍寶,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主人卞和是賭石的“始祖”?!敖馐钡臅r候主人通常都不在旁邊,因為一刀下去就有可能讓巨富化為烏有,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人通常都跑去一個角落,掏出一個木制的塑像,面南背北磕三個頭,祈禱能出塊好玉,這個木制的小塑像便是卞和。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戰國年間,楚人卞和在荊山上砍樹時看到了一只鳳凰落在一塊石頭上,以為是塊美玉,便將此寶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王宮里的玉石匠鑒別,玉石匠粗略地看了一下便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眳柾跽J為卞和有意欺瞞,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腳。所幸的是厲王荒淫過度,過早得離開了我們。在他的兒子武王登基后,卞和再次捧著玉石去獻給武王,武王又命令玉石匠鑒別,這位玉石匠年紀大了,老眼昏花,還是說:“就是一塊石頭?!蔽渫跤窒铝羁橙ケ搴偷挠夷_。在文王登基后,卞和也老了,而且失去雙足,無法走到文王的皇宮。便抱著石頭在荊山下號哭,整整哭了三天三夜,目中帶血。文王派人去問他為什么哭,他說:“我懷中的明明是塊寶玉你們卻說是石頭,我沒有撒謊卻被你爺爺和你爹砍去雙腿,我只好在這哭泣。”文王令人切開石頭,里面果然是塊美玉,派玉匠雕琢,制成了一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后來秦王為了得到美玉,不惜以數百城池交換。最終還是未能如愿。秦始皇一統天下以后,把這塊和氏璧雕刻成玉璽,成為皇權的象征,宰相李斯親自撰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并令后世代代相傳,定國安邦。
英國大使不屑賭石
故宮里的養心殿前面有一塊玉壁,皇帝坐在寶座上處理政務的時候,一抬頭可以看到。這塊玉璧取自“面壁”的意思,它時刻提醒著皇帝要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在《禮記》中曾寫過“君子比德于玉,不但男子要品德高尚,要具備“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女子亦要冰清玉潔,守身如玉。但是在我們的大洋彼岸,英國人卻不這么認為。清朝中期,大不列顛國曾派遣使節馬格爾尼來華,剛巧乾隆在欣賞一幅由巨大玉石雕刻而成的《大禹治水圖》。這幅玉圖的原料是一整塊天然的玉石,是當地的一名村民碰巧賭石所得,溫潤透亮。乾隆號稱“十全老人”,自然對賭石也很精通,當場要求要和馬格爾尼先賭一把。但馬格爾尼運氣好,居然連猜三塊都中了,讓乾隆很沒面子,為了顯示天朝的大方,便讓匠人將猜中的三塊玉石雕刻成三把玉如意,白色的如意賞給馬格爾尼,綠色的賞給馬格爾尼的副手,最后一塊托他們轉送給英王。
馬格爾尼心中十分悲憤,回去就在自己的備忘錄中寫道:“中國皇帝將贈給英王的禮物托我轉送,這個禮物的名字叫如意,是一種一英尺半的白色石頭,上面刻著花,中國人認為這個禮物非常名貴,用它來換取了我們國家所進貢的貢品,而我則認為這個東西未必值錢?,F在這個皇帝喜歡賭石,這是非??尚Φ男袨?,中國就像他們所生產的瓷器那樣易碎,像他們所崇拜的玉如意那樣華而不實,是時候行動了?!惫粵]過多久,馬格爾尼就向英國的皇帝覲見;要求出兵大清,但當時的大不列顛只是海上的實力強勁,還對付不了中國這種具有龐大陸地的國家。隨后的時間里,英國人發動了工業革命,社會形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而清王朝卻實施了海禁,兩個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終導致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悲劇。
(馬麗圓薦自《南方聲屏報》)
責編: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