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在石頭上也要做三年”,意思是指工作人士要像修行者一樣在石頭上坐(做)三年,工作才能有所成就。日本人才培訓顧問本田有明近期就根據了這個理念,撰寫了《3年不辭職》一書,鼓勵年輕打工族一份工至少做三年。
長期在日本從事人才培訓工作的本田有明觀察到日本盡管經濟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但是剛到公司工作的新人,大約每三人中就有一人在3年內辭職,另外根據統計,臺灣人每份工作平均做24.2個月,也未滿3年。看到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后,本田有明因此便決定動筆撰寫《3年不辭職》。
本田有明說:“在一家公司要學到東西,發現工作的意義,至少得待3年以上。這三年中,不僅對工作的適應力與日俱增,也能逐漸成為某方面的專家。一項工作,如果只做一兩年,是無法發現其中的樂趣。因此我希望年輕朋友,起碼在三年內,要認真拼命地工作。”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副教授陳慧芬表示,新加坡的雇主通常會期望員工在工作崗位上呆上大約3年。陳副教授說:“我不確定3年是否一段恰當的時間,因為要掌握好工作能力是要看許多因素,例如工作所屬的行業、工作難度等。你一定不會要求一名教授或者醫生每三年跳槽一次吧!”
31歲的黃國威曾經在一家海事物流公司任職7個月后,便跳槽到目前的船運公司當一名財務管理副經理。他透露,前公司想用很少的資源來進行大規模的營運,這對他的事業發展不利也造成他身心疲憊?!拔椰F在比較開心,因為新公司的主管比較開明,工作富有挑戰性,而我在工作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權。假如情況不變的話,我希望能在目前的公司工作至退休為止?!?/p>
黃國威可能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根據本田有明的觀察,有不少人辭職轉到別家公司后,結果覺得“還是以前公司比較好”。他因此鼓勵年輕人在辭職前,先在目前的工作“更努力的試試看”。他說:“大多數人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的志向。不要再‘這個不行、那個也討厭’那樣碎碎念了,拿出100%的努力去工作吧!”
(李青薦自《聯合早報》)
責編: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