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鎮冰是北洋水師的元老,辛亥革命時期的海軍司令。中國派到英國學習海軍的第一批學員中,他是最年青的一位。回國后,他曾經是中國最年青的艦長,不僅如此,他還是世襲貴族,他生下來就擁有爵位,他的子孫同樣如此。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武昌起義爆發時,卻作出了傾向革命黨的選擇。
武昌起義后,他奉清庭命令率艦隊來到武昌的江面,他下了開炮轟擊民軍陣地命令后就進了他的官倉休息,這一休息就是兩三個小時。艦上的大炮遲遲不響,他作為艦隊的總指揮官,任務不執行,總是要查看一下的。
他來到指揮室,問,為什么不開炮。結果艦上的那些年青軍官這個說距離測不準,那個說離民房太近,這個說江浪太大,不好瞄準,那個說馮軍統的火力強大,用不著他們幫忙,他們要是開了炮還不好算功勞。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就是不開炮。
想不到,在他聽了眾人的這些說詞之后竟問,是真的?
真的真的。眾軍官當然說是真的。
他一個世襲的貴族,為清庭打仗等于是為自己打仗,但是清庭是個什么貨色,他也太清楚了,盡管他心里在流淚,眼里也在流淚,但他還是作出他人生最有意義的一次決擇。他用軍帽擋著自己的臉,擺著手對眾人說,你們看著辦吧。說完又回到了自己的官倉,閉門不出。
直到艦隊回到了海上,老海軍就是老海軍,他沒出官倉就知道自己身處何地,他才走出軍倉。
一個世襲貴族都拒絕效忠的朝庭,它還不該倒嗎?
(王杰山薦自《雜文月刊》)
責編: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