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因生病住院治療,我在醫院照顧奶奶。呵!病房里的病人真多,床位都住滿了。
夜深了,我很困,可沒有睡覺的地方,奶奶見狀,讓我與她躺在一起休息。我心想:怎能和病人擠在一起,妨礙病人休息呢。
于是,我拒絕了。可實在太困了,我多想能夠休息下,哪怕稍微躺一躺都好,但偏偏沒有可以躺著睡的地方。
其他陪床的人,也和我一樣沒有地方睡覺,他們有的倚在床角,有的坐在凳子上,有的趴在床邊打盹……我也只好趴在床上養養神,可怎么也睡不著,真難受!
第二天上課時,頭昏昏沉沉的,雖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我還是提不起精神來。昨晚陪床的那些人,現在應該跟我一樣沒精神吧。
要是能夠在病房內多放幾張病床供照顧病人的人休息就好了。我仔細想了想,覺得這樣行不通。多放幾張病床,會讓病房的空間變得很小,影響醫生工作。
在病房的走廊上放一些長椅供陪床的人休息呢?也不行,那樣不方便他們照顧病人。
如果病床能變大變小就好了。白天病床變小,不會影響醫生工作,晚上它變大,供人們睡覺休息。可是病床怎么變大變小呢?我思考了很久,都沒有想到好的方法。
一天上微機課,當我拉動鍵盤時,我忽然眼前一亮。如果把病床設計成鍵盤樣,不就可以變大變小了嗎?
我立刻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科學輔導老師。
老師聽后說:“你真聰明,這個辦法好,白天這個床可以拉出來當凳子用,晚上當床用,不用的時候把床板推進去,不占地方。不過,當床板被拉出來時,被拉出的一端沒有支點,人坐上去或躺上去可能會壓壞它,能不能在這個地方加個支點?”
根據老師的建議,我在床板的下面設計了兩條可活動的“腿”。拉出床板,放下可活動的“腿”,這樣床板就平穩了;當床板被推進去時,兩條“腿”被收起,床板就不占地方了。
制作材料:
木板、鋼管、電鉆、鋸子、木釘、槽鋼、螺絲刀、塑膠管
制作過程:
1.取4根長60厘米、寬50厘米、厚50厘米的鋼管做床腿。
2.取長180厘米、寬80厘米、厚3厘米的加厚木工板做床板,用木釘把四條床腿與床板連接起來。
3.將兩根長75厘米、寬4.5厘米的槽鋼用木釘固定在床兩端的腿上(離上床板15厘米處,槽口朝內)。
4.將長165厘米、寬80厘米、厚3厘米的木板鑲入槽鋼內,使之可滑動。
5.將兩根長45厘米的可折疊的塑膠管用木釘固定在活動床板上的一端。這樣能變大小的病床就做好了。
指導老師 李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