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姐妹花的陳思寧和何貞潔,長相相似、性格相似、興趣相似,就連創意點子也都驚人的相似。在科學發明這條路上,他們互幫互助,不是親姐妹卻勝似親姐妹。
這兩個來自湖南省湘潭縣煙塘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不喜歡裝溫柔,有著不服輸的固執勁,有的時候,那說干就干的爺們范兒讓人又不得不愛。
這不,她們憑著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站在了第33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舞臺上,作品——“水果真的能發電嗎”有趣新穎,一舉奪得了優秀創新項目二等獎。
不是姐妹卻長得相似,陳思寧和何貞潔是人見人愛的“姐妹花”,如果不仔細看的話,你還會以為她們是一對雙胞胎呢。
兩個小女孩不僅是同班同學,私底下還是玩得很要好的朋友。
她們除了外貌相似外,性格都是外向型的,開朗活潑。她們愛學習、愛科學,愛嘗試一切新鮮的事情,有事沒事就愛“瞎折騰”,搞些小創意逗同學們開心。難怪她們還有“小鬼頭”的綽號喲。
要是在實驗中遇到了困難,她們不會輕易地放棄,而是跟實驗杠上了,立志將折騰進行到底。
有一次,在做實驗時,因為找不到實驗所需的銅片,她們想到了替代品——廢電池中的碳棒??蓡栴}是,怎么將碳棒取出來呢?
對于兩個小女孩來說,從廢電池中完整地取出碳棒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經過反復思考,兩人決定親自動手取出碳棒。準備好錘子、剪刀、砂紙、舊布等道具,她們兩人就開始行動了。
才開始,她們就遇到了問題——碳棒不是因為用力過猛被砸斷就是因為用力不夠取不出。反反復復試驗了好幾次,她們終于成功了。
“取出碳棒后,我們都快成了碳棒,臉上、衣服上、手上到處都是廢電池里面的‘廢物’?!闭f起當時的情形,兩個小女孩這樣調侃道。
正是因為這種“死磕”的不服輸精神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她們的“折騰”行為得到了老師的大力支持,她們的爸爸媽媽們也非常贊成。
陳思寧告訴記者,每次實驗,當找不到需要的器材時,爸爸媽媽總是會竭盡全力幫她弄到。閑暇的時候,何貞潔的爸爸媽媽也會幫忙制作實驗工具。兩人的“瞎折騰”變成了兩家人的“瞎折騰”,雖有苦累,但也樂在其中。
陳思寧與何貞潔學習很刻苦,都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犟脾氣。有時候碰到難解的題目,哪怕花比別人多10倍的時間,她們也要把它弄明白。
對于科學教材上提到的實驗和發明作品,他們也有一股固執的挑“刺”勁,不把事物做到她們認為的完美,她們還真有點心癢癢、手癢癢。
這次獲獎的作品“水果真的能發電嗎”就是她們對科學教材內容挑“刺”的杰作。
去年10月,上完科學課后,科學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按照書上所講的步驟去自制水果電池。懷著濃厚的興趣,揣著各種疑問,她們兩人馬上開始了這個看似有些不可思議的實驗。
兩人按照書上所講的步驟一步一步地進行實驗,本想實驗會一帆風順,可事與愿違,自制的水果電池總是不能使二極管發光。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左思右想,她們一直找不到原因,困惑不已。
兩人前前后后又做了多次試驗,一直沒有成功。于是,她們找到了科學老師喻老師,認真地聽取了喻老師的建議。
在喻老師的指導下,兩人按照自己事先想好的方法又進行了多次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12月,兩人在進行了多達百次的試驗之后,成功地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她們通過去除黑垢增強導電性、增加水果個數增強電流等方法,終于讓水果發電了,二極管神奇地亮了。那一刻,她們樂開了花,緊緊地抱在一起。
歷經兩個月,兩人用勤奮成功地校正了教材上的實驗描述的偏差。今年4月,她們給科學教材編寫組寄去了一封信,向教材編寫組的叔叔阿姨提出了增加水果個數增強電流等建議。
“要是他們能夠采納我們的建議,重新編寫教材就好了,這樣,學習這本教材的同學們只要按照步驟進行操作,就能輕松讓水果發電了?!彼齻兛戳搜蹖Ψ?,開心地笑著說。
陳思寧與何貞潔不是第一次參加創新大賽了,在此之前,她們多次參加了市州科技創新大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是當地家喻戶曉的科技明星“姐妹花”。
然而在生活中,她們從不張揚自己的那些榮譽。
在她們看來,成績只是暫時的,今后她們一定會更加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把獎勵當作發明的動力,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發明作品。
說到夢想,她們的想法很簡單——默默地向心中的偶像愛迪生看齊,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中國的“愛迪生”,給全世界的人民帶來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