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變、變、變!還記得在《變形金剛》中,兩三分鐘之內擎天柱和大黃蜂瞬間變成汽車的驚心動魄的畫面嗎?那神馬的一秒鐘變格格,相比之下,都是浮云呢!
這汽車人的合體,他們變換造型的“轟隆隆”之聲,至今仍帶著搖滾范兒悅耳地回響在耳邊。同學們,你們聽到了嗎?
汽車人的角色,我們對此并不陌生,曾幾何時,你們是不是回到家里,還在搗鼓著自家的車能不能變形?
就算滿大街的車都能變形“飛”上天了,就算蜘蛛俠被打造成為新時代“超級英雄”戰士,“人體合體”這個并不新潮但有幾分陌生的朋友,我們真的有必要認識了解一下。
說不定,下一秒,你也“人機合體”了,集多種功能于一身,不只是可以“蹭蹭蹭”地自個兒上天下地,還世界無敵了呢!
“人機合體”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人機合體”。人是人類的人,機是機器的機,所以說,大家也可以把我理解為人和機器的完美化身。
我,“人機合體”,就是機器充分扮演人類的延伸器官,人的知覺感官與行動反應擴充到與人結合的器械上,使人們能夠得心應手操作而忘了器械的存在。一方面較好地解決了機器程序缺乏情感創新的問題,另一方面彌補了人體脆弱的缺陷。
在這里,我不得不說人類是非常偉大的,因為如果沒有人類的智慧創造,也就沒有我“人機合體”的誕生。雖然目前只是在科幻電影和幻想中存在,但是在生活中,我無時無刻都是存在的哦。
你們熟練地駕駛或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是不是往往能夠體會到自己與汽車、小型汽艇甚至飛機合二為一的感覺呢?沒錯,那是你初步體驗到的“我”!
起重機操作員工作時同樣會感覺到自己的肢體被擴大了許多倍,而一名熟練的機床操作員也能感覺到機床便是自己延長的手,這些都是我在作祟。
操縱怪手、看3D電影、打電動玩具、玩體感游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我呀。
另外,心臟起搏器、金屬骨骼這些東西,也早就被植入人體內。不過,這些跟真正的我還是有質的差別。沒關系,強大的我很快就可以站在你們面前了,很期待吧?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超級“合體”
不懂“人機合體”的年紀里,我們都有意或是無意地追過一些超級“人機合體”影片或者小說。不信,你看下面這些,都是你們的老朋友吧?
《阿凡達》
人機合體指數:★★★★★
阿凡達(Avatar),就是人機合體的代名詞。現在回想起來,你也許依然心潮澎湃吧!
主角Jack真正完美地實現了人機合體,他結合了機械和人類的意念,成為可以在潘多拉星球上活動的納美人,超越了他本來的身體極限。
還記得Jack每次變成Avater時臉上幸福滿足的微笑嗎?人機合體的強大功能,讓他沒有生命活動力的雙腿,再一次具有了生命,彌補了他在真實人類世界的缺陷,很神奇吧。
更神奇的將會是,人類經過強化的人機合體后,能夠非常自如地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生存,從事外太空的冒險。不得不說,這都是必須的。
說到科幻電影,一定要提到《黑客帝國》,聊及人機合體,我們必推《黑客帝國3》,現在,我們對這部影片,依然會大呼過癮。
《黑客帝國3》中最驚心動魄的不是尼奧和史密斯之間的決斗,而是錫安面對機器帝國進攻時奮起還擊的那場人機大戰。
說到這里,同學們可能會有些犯迷糊了,會把“人機合體”與“機甲”混為一談。
機甲是一種人形戰斗機械,可以做出類似人體的動作,如跨越、格斗等,但需要有人類駕駛員坐在中間操縱,雖然駕駛員可以自由離開。
機甲只是一種復雜機械,而人機合體則是人與機械被鉚接在一起,彼此相融。離開機械部分,那個人就會死去。離開人,那部分機械體也不能獨自執行任務。
盡管《黑客帝國3》不是真正地實現了人機合體,但為人機合體鋪就了一條光明大道。人與機器關系的這一觀念性革命,也就是《黑客帝國3》的超級革命:人與機器沒有絕對的真實、沒有絕對的自由、沒有絕對的奴役,也沒有絕對的控制與被控制。
《黑客帝國3》升華了之前的《黑客帝國1》和《黑客帝國2》,給出了“人機合體”存在的關鍵答案——機器和人類要在“母體”中共生:在“母體”內部,人類和機器的表象達成和諧共存,在外部,人類和機器的物質組成達成和諧共存,使雙方共同存活。
人機合體的新篇章由此展開,同學們,有沒有覺得頓時豁然開朗了?
人機合體在銀幕上最有名的代表作,莫過于《機器戰警》系列。
警官墨菲在執行任務時遇害,身體殘缺不全,心臟已經死亡,但大腦機能尚在。負責底特律市防務的奧麗公司用他的殘軀來進行人機合體實驗,制造出“機器戰警”。
由于全身披以鋼甲,四肢都是機器,機器戰警無堅不催。但他最大的“缺點”是仍然具有人性,不僅慢慢恢復了“前生”的記憶,而且恢復了價值判斷能力,不再成為純粹執行命令的機器。
后來,奧麗公司制造出機器人警察ED209,但這種非人機器和半人的“機器戰警”之間的斗爭,仍以人性獲勝告終。
這部影片的最大看點在于,人性和機器性在機器戰警身上相繼表現,既沖突又統一。
有的時候,機器戰警表現出十足的機械性,比如程序失去控制時不停地游走,或者僅僅因為有人吸煙便鳴槍示警。
而當他回憶起舊日的家庭生活、徘徊在舊家的門外時,我們又可以看到他深埋在機械軀殼中的人性。
在《機器戰警》中,我們看到了對人體機能而不是對智力的重視。
盔甲戰士鋼鐵俠的裝扮PK蜘蛛俠,誰更酷呢?
不論是《鋼鐵俠1》還是《鋼鐵俠2》,都是“人機合體”完美的影像藝術作品。
鋼鐵俠的超人力量與能力來自于他穿著的先進動力裝甲,此裝甲可以說是無所不能,甚至可以將運動帶來的熱量轉化為能量貯存起來。
史塔克將鐵甲裝與自己的肉體融合在一起,把鋼鐵俠裝甲的內層儲存在自己骨骼中空的部分,并借腦部的思緒直接對裝甲進行控制,不僅在自己皮膚下的裝甲內層甚至在皮下形成金色的神經界面。
這樣,當史塔克進入此狀態時,他可以機靈感應遠端控制鐵甲裝。除此之外,他還可以遠端連接外部的通訊系統。
同時,史塔克在裝甲上安裝了“電磁脈搏發生器”等重要武器,讓它能適應深海、太空等環境,其手臂中可以隨時噴薄而出的微型導彈武器則可以輕易摧毀當今最先進的裝甲戰車。
這種“合體”裝備,你心動了吧!
《超標準人》堪稱科幻界“人機合體”故事的經典之作,沒讀過這部作品的同學們,沒有理由不去讀一讀。
我們都知道,人類其實是地球環境、甚至只是地球表面陸地環境的產物,并不適應外星或者深海環境。
在《超標準人》里,未來人類準備移民火星,但火星氣壓極低、輻射很強,正常的人類只能穿著宇航服踏上火星,不符合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動的預想。
于是,宇航局不惜將宇航員維爾進行徹頭徹尾的改造,以使其成為適應火星的人。他的雙眼換成了攝像器,皮膚換成塑料,鼻子里布置了濃密的毛發,一些內臟也被更換,甚至擁有太陽能翅膀。
很可惜,在改造過程中,維爾痛苦地死去,但人機合體的進程沒有就此打住。他的好友——著名宇航員羅杰·托拉威被改造成第二個“超標準人”。
羅杰·托拉威終于和其他自然人宇航員一起登上了火星,但已經成為他身體一部分的機械系統發生故障,導致羅杰神經錯亂,不斷襲擊其他宇航員。
經歷了種種磨難后,羅杰還是在火星上生存了下來,只不過他已經不再是地球人,而是半機械的“火星人”了。
可見,“人機合體”偶爾也會鬧點小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