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人類進行了多次載人空間飛行,宇航員上天以后吃些什么?這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之一。應該說,在載人航天的初期,宇航員的食品是相當單調的,而且數量有限。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航天飲食也在不斷改進,到了新世紀,宇航員的食品與60年代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變化。
最早的航天食品以美國的“水星號”和“雙子星座”飛船宇航員的食品作為代表。“水星號”飛船于1962年發射升空,這是美國首次載人飛行,共繞地球三圈。1965年發射的“雙子星座”飛船在太空飛行了兩個星期。由于“水星號”的飛行時間短,食品很單調,主要有兩種:種是方形壓縮干燥食品,裝在金屬鋁盒內,另一種是牙膏式軟管食品,里面裝有果汁、肉泥等營養食品。“雙子星座”飛船上的食品采用的是真空冷凍干燥食品,用塑料真空包裝法包裝。宇航員用帶有計量器的手槍式注水器將干燥食品加濕以后使用。總之,那時的航天食品是單一簡單的,而且吃起來是既看不見食物,又聞不到味道,要想提高宇航員的食欲很難,所以也不受宇航員的歡迎。
隨著載人航天的發展,宇航員食品也逐漸有了改進。阿波羅登月時,已有了冷凍干燥、食用時加水即可復原的食品,有了各種罐裝食品和新鮮面包,一日三餐的飯菜已經不盡相同,每人每天供給的食品凈重為600克(不含水)。其中蛋白質占20%,脂肪占18%,碳水化合物占62%,總計產生的熱量為2800卡。下面是“阿波羅”飛船宇航員的單日食譜:
早晨起床后,喝熱咖啡~杯。
早餐:桃子晶(98卡)、香腸餡餅(223卡)、烤面包(215卡)、鮮橘汁(83卡):
中餐:雜燴(252卡}、干酪(159卡)、巧克力(180卡)、可可(190卡)、果子汁(321卡);
晚餐:金槍魚色拉(214卡)、豆汁肉湯(220卡)、巧克力(307卡)、椒鹽餅干(240卡)、菠蘿、葡萄果子汁(85卡)。
晚上入睡前喝鮮橘子汁一杯。
從這個豐盛的飯菜單可以看出航天飲食的改進狀況。這日寸用水條件也有了改善,手提式供水裝置既能供給66~C的熱水,也能供給100C的涼水。近幾年,航天飲食又有顯著的改進。除了保證每人每天3000卡熱量外,還在食物中增添了鈣、鉀和鎂等成分,因為在失重條件下,這些元素從體內大量排出。
現在的航天食品是愈來愈豐富,有一百多種飯菜和二十多種飲料,除了煙酒絕對禁止以外,甚至連蛋炒飯、肉絲面、油燜大蝦、南煎丸子、八寶飯等等中式飯菜也應有盡有。食譜是一天個花樣,六天輪換一次。90年代上太空的華人王贛駿博士,在他的菜單里特地加了一道他最愛吃的“王老太炒羊肉”。蘇聯女宇航員捷列希科還創造了航天吃飯的新紀錄,她把盒飯、燒雞以及俄式大面包等許多吃的東西都帶上天空,在歷時71小時的飛行過程中,吃個一干二凈。
未來的航天食品將會更加豐富多彩,不僅有更加先進的真空干燥食品,而且可以由航天飛機向繞地球飛行的空間站定期補給新鮮蔬菜和水果,高級廚師現場制作各式飯菜的日子也將會到來。未來的空間站上還有別致的養魚池和蕎雞場,宇航員將會吃到鮮魚和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