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部灣——祖國南海西北部弧形臂彎里一片蔚藍色海洋,它背靠大西南、東臨珠江三角洲,隔海與東南亞國家相望,是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區域。
北部灣沿邊、沿海,又沿江。北部灣的開放,是廣西的開放,也是大西南的開放。這一灣碧海作為老少邊窮地區蟄伏多年之后,終于以獨特區位優勢迎來一次次春潮涌動,實現一次次嶄新跨越:
2006年3月,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拉開了開發的序幕;2008年,國家正式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北部灣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201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批準設立東興開發開放試驗區;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
從地方發展題材到國家發展戰略,從藍圖初繪到全面建設,從風生水起到千帆競發,短短幾年,經濟區已規模初具,北部灣正龍騰虎躍!
帶著對這片開發開放熱土的期待,本刊記者隨中央和省級黨刊聚集日新月異北部灣大型采訪團,走進廣西,走進北部灣。
“一軸兩翼”新一極
作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橋頭堡,華南、西南、中南經濟圈的交匯處,北部灣發展前景無可限量。北部灣經濟區“4+2”的基本格局,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以及玉林、崇左兩市的交通和物流。北部灣是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之后我國“兩角兩灣、海峽兩岸”沿海經濟開發開放新一極。
北部灣新一極將是我國與東盟合作的新高地、對外開放的新動力。為順應這一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北部灣以中國—東盟自貿區“一軸兩翼”戰略構想拉開了全面展現區位優勢之戰。中軸是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南寧—河內—金邊—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的鐵路和高等級公路;東翼是泛北部灣經濟區:海上通道將環北部灣經濟合作從越南延伸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文萊等國;西翼是大湄公河次區域:加強與流域內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5國經濟合作。一個溝通東南亞和我國西南、中南、華南的區域性國際大通道、大樞紐從這里形成。
這是一個大手筆。擁有5.5億人口、7000多億美元GDP的東盟,與擁有超過2萬億美元GDP總量的中國一旦在北部灣攜手,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將是無法想象的。
按照“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構想,高速公路、鐵路將連通東盟國家,今后人們可以乘火車到新加坡,你能想象那一天的到來嗎?
北部灣交通地圖將從此發生重大改變。大道通衢,要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就要打通“大動脈”。“6年來,我區投入了110多億元,北部灣經濟區交通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周一農對記者說。
北部灣暢通海上黃金通道、打通陸海空交通后,企業可以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寬國內國際合作范圍。在中國—東盟自貿區“一軸兩翼”的平臺上,北部灣經濟區港口、資源、環境、政策等優勢深度整合,面向東盟、服務西南、中南、華南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被激活。
區域聯動,開發八面生風。北部灣已成為周邊云貴川渝湘瓊粵滬等地最便捷的外貿出口通道和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經由北部灣港口出海,貨物運輸路線大大縮短,費用也大幅降低。浙江來了,因為鐵山港的出海通道可以大大縮短與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礦產地的運輸距離;湖南來了,看中欽州臨港工業園區及專業配套碼頭;云南來了,因為北部灣可以按照其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發展制造業、現代物流業、旅游和商貿產業……
面向東盟,開放深度合作。泛北部灣經濟區內的物流體系具備碼頭作業、保稅物流、出口加工和管理服務等目前對外開放區域中的所有功能。目前,北部灣港已擁有集裝箱班輪航線30多條,每周50多個班次,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多個港口通航,海運物流網絡已向全球延伸。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
記者在北部灣,經常聽到的是,同類最大、同行最優、同業最強,自治區第一、全國第一,北部灣在跳躍式發展。
走進中電北海產業園,我們意外得知,這里用短短兩年多時間,創造了多個“廣西第一”,“全國第一”:全國第一條固態干鉭電容生產線投產、廣西第一臺液晶電視下線……
站在南寧瑯東新區地王大廈,大西南第一高樓上,俯瞰青春煥發、蓬勃成長的邕城:半城綠樹半城樓,道路縱橫,虹橋飛架,車流如梭……
在欽州保稅港區碼頭作業區,只見層層疊疊的集裝箱堆積如山,大型巨輪下錨停泊,吊塔在不停地裝卸貨物,運輸車輛來回穿梭……
緊張有序的流水線作業、川流不息的貨運港口、熱火朝天的核電建設工地,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北部灣濃濃的開發開放氣息與無限生機活力。
中石油欽州千萬噸煉油廠、中石化北海異地煉油項目建成投產,改寫了我國西南地區沒有大型煉油廠的歷史;北部灣石化和化工產業從2006年的幾十億元產值猛增到2011年的1020億元……
北部灣的明天更輝煌,按照“十二五”藍圖,2015年南北欽防四市生產總值將達到8000億元,并努力朝著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目標邁進。
然而,北部灣還生長著珍貴且脆弱物種紅樹林,還游弋著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人們不禁會問:石油、鋼鐵、化工等大批產業項目紛紛落戶后,紅樹林、白海豚可還有自己棲息的家鄉?
紅樹林是世界瀕危植物。它根系發達,抗鹽抗風能力極強,是魚蝦螃蟹和鳥類重要棲息地,能防風防堤固岸,保護沿海農業養殖業,凈化海水、調節氣候,被譽為“海岸衛士”。
為了保住紅樹林,北部灣改變在這里發展物流園區的規劃,并建成紅樹林生態實驗園,同時設立了15個自然保護區,其中有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使近海域紅樹林、海草床、河口濕地等海洋生態系統得到恢復。如今,這一我國最大的紅樹林區非但沒有減少,還以年均20公頃的規模擴增,連片的紅樹林,成為美麗的北部灣一景。
北部灣“讓白海豚與大工業同在”,在白海豚出沒區海面,不設工業項目,不設航道,輸油管道避開海底,海上棧道形成天然屏障,讓白海豚安靜地自由自在地生存……8年來,欽州三娘灣白海豚增加30多頭,種群發展到200頭左右。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更要碧海銀灘。”北部灣打造環境優美宜居城市群。南寧市以“一江四湖”建設“中國水城”;防城港市建設全海景的生態濱海城市;北海向東建設“北部灣臨港新城”,向南建設“北部灣休閑之都”;2011年12月3日,欽州這座美麗的濱海城市獲得“2011中國十佳綠色城市”稱號。
三娘灣里,白海豚戲水逐浪;紅樹林上,白鷺翩躚嬉戲。走向輝煌的北部灣,明天仍然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