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壽命長短可以通過DNA檢測來進行預測的驚人理論,是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經過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實驗后發現的。負責這項研究的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帕特·莫納根稱,每個人的壽命長短都跟他小時候的染色體“端粒”長短有關。端粒是生物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特殊結構,它是由簡單的DNA高度重復序列組成的,它就像DNA的帽子,保護DNA重要遺傳信息不丟失。“端粒”越長的人壽命也就越長;而“端粒”較短的人,壽命就會相對縮短。
據悉,英國科學家是通過對一種澳大利亞最普通的鳥類,斑胸草雀的染色體“端粒”長短進行長期研究后得出這一結果的。科學家發現,那些擁有最短染色體“端粒”的小鳥總是最先死亡!
莫納根教授稱,斑胸草雀“端粒”長短的研究結果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人體的染色體“端粒”和鳥類染色體“端粒”的工作原理相同。染色體“端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能阻止DNA分散。不過,當胎兒還在母腹中孕育的時候,胎兒的染色體“端粒”就開始縮短了,這種縮短將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直持續下去。
莫納根教授和他的同事相信,每個人的壽命長短都在出生時就已經被寫進了自己的基因中,染色體“端粒”中其實藏著解開人體長壽之謎的鑰匙。簡單地說,如果你的染色體“端粒”越長,那么你的壽命就會越長。當然,這得排除意外事故死亡、疾病或不良生活方式等外在因素對人體壽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