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與“養腎”雖只一字之差,但概念卻完全不同。養腎更注意通過日常的飲食、起居來保養腎臟,它主要靠的是激發腎臟自身的能力。而補腎則需要“外援”,或服藥,或按摩。
說到藥物,中醫有句話,叫“用藥如用兵”,此話不假。這藥材雖小,學問卻大,用好了便可克敵制勝,疾病立消。如果用錯了,不僅無法祛病,反而會傷及正氣,甚至丟了性命。
補腎,先要摸清“敵情”
上一期我講了養腎,也就是“防守”,那么如何“進攻”呢?這就是補腎的問題了。
一提到補腎,有些人可能立馬就來了精神:“補腎應吃××,廣告都是這么說的。”且不論這類產品是否真如廣告所言那么神奇,單就腎虛來講,也是分不同類型的。如果連自己屬于哪種情況都分不清就亂服藥,無異于閉著眼睛打仗,不慘敗才怪。
疾病是如何生成的呢?中醫認為主要是陰陽失調引起的。中醫用藥,往往是采用去其多、補其不足的方法,以使陰陽重新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之中。如果本來就多,你卻非要補;本來就少,你卻非要泄,只會使弱者愈弱,強者愈強,結果是越治越糟。
我們再回過頭來說補腎。想要補腎,首先就得判斷自己是不是腎虛。如果腎原本健康你卻盲目濫補,只會將原來的平衡打破。這就相當于在一件新衣服上打一個補丁,好衣服也變成爛衣服了。
退一步講,就算腎虛了,也要分清是屬于哪種腎虛。腎虛一般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兩種,如何區分自己屬于哪種呢?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看看自己怕熱還是怕冷。陰虛是水少火多,這樣的人表現出來的是內熱癥狀,比如說臉發紅、口干煩躁、愛出汗、五心煩熱,等等。五心是中醫術語,指的是兩手心,兩腳心,還有心口。陽虛是火少水多,表現出來的是寒癥,比如說四肢發涼、怕冷、面色蒼白等。
中醫認為,腎陽虛體現的是功能上的匱乏,而腎陰虛體現的是物質上的缺乏。這句話怎么來理解呢?比如說腎陰虛,如果消耗的物質(如腎精)比較多,就會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脫發、記憶力減退等癥狀。這樣的人要么生下來就比較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天不足”,要么由于性生活過于頻繁或是勞力過度。這里的“勞力”即包括腦力又包括體力。此類患者一般以中青年人為多。
腎陽虛主要體現在功能上,比如說男同志如果腎陽虛,陰莖的勃起就會無力,精液也會稀薄。如果是女人,主要表現為宮寒(小腹冰冷),經量少經色淡,甚至閉經,還有可能會出現不孕的危險。腎陽虛一般多見于中老年人。當然了,兩者也有共同之處,比如說腰酸乏力、四肢酸軟等,這個是共同的癥狀。腎虛最忌諱的就是補反。比如自己明明是腎陰虛,卻服用壯陽藥,只會讓虛者愈虛,情況更加嚴重了。只有分清病情,在治療時辨證施治,才能見效。
“六味地黃丸”與“八味地黃丸”
關于補腎,明代醫家薛己曾說過,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用八味地黃丸。薛己最善補腎,這點我們可以用來借鑒。
大家對六味地黃丸應該不會陌生了,這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中成藥。六味地黃丸補腎陰的效果非常顯著。為什么這么說呢?咱們先從六味地黃丸的藥方組成來說,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丹皮這6味中藥組成。其中熟地黃可補腎陰,山茱萸則是肝腎同補,通過補肝而達到補腎的目的。山藥的主要功效則是健脾,脾為后天,腎為先天,通過培補后天而使先天強壯,可見此藥是三陰同補(補腎陰、補肝陰、補脾陰),因此對于腎陰虛患者來說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陽虛者就不適合服用了,否則只會“雪上加霜”。
那么腎陽虛患者吃什么呢?吃八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又叫“金匱腎氣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桂枝、附子兩味藥。八味地黃丸一方主要來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不僅具有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的作用,還能在補陰中生火助陽,從而達到溫補腎陽的目的。雖說這兩味藥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補腎效果,但患者在服食之前最好向醫師咨詢,且不可盲目服用。
當然了,腎陰虛與腎陽虛也不是截然分開的。無論哪種腎虛,如果匱乏到一定程度了,就是陰損積陽,陽損積陰。也就是說腎陰虛時間長了會有腎陽虛的癥狀,腎陽虛時間長了也會有腎陰虛的癥狀。所以高明的醫家在補腎時往往追求“善補陰者,陽中求陰;善補陽者,陰中求陽”。
搓腰眼,讓你的腎強壯起來
說來說去,以上這些辦法雖好,卻有局限性,對于沒有醫學基礎的普通患者而言,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當然有。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中醫按摩辦法,不管你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用此法都可取得很好的辦法。我把這種按摩叫“搓腰眼”。此功法來自《內功圖說·分行外功訣》:“兩手擦熱,以鼻吸清氣,徐徐從鼻放出,用兩熱手擦精門(即背下腰軟處)”。可先將雙手搓熱,置于腰兩側,然后從上到下來回摩擦約2分鐘,至皮膚微紅,有熱感為宜。或者兩手握拳,用手背反復敲打腰眼,每次100次左右,也有同樣的效果。
《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認為:“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憊”是疲乏的意思。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兩腎在于腰內,故腰為腎之外腑。”人的兩腎在腰部之內,如果腰部活動不靈,腎的功能也就要發生問題了。腎有病的人走路時間長了常會感到腰很酸,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擊打腰部,便可以起到疏通經絡、健腎壯腰的效果。
編后:日常生活中應以養腎為主,補腎為輔,只有雙管齊下,才能使“先天之本”永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