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對睡眠時間或質量不滿意,并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表現為:一是入睡困難,上床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二是睡眠質量不好,多惡夢;三是睡眠維持困難,夜間覺醒次數超過2次或凌晨早醒后再也無法入睡,總的睡眠時間不夠,少于6小時;第二天感到頭昏腦脹、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失眠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由心理、疾病、環境等因素導致。其中焦慮癥是導致失眠的重要心理因素。
事實上,睡眠不足更多的是給精神方面造成損害,而不是體力方面。睡眠剝奪實驗表明,3天不睡覺,出現的都是精神問題,而不是體力不行。尤其是許多年輕白領,由于工作壓力大而出現失眠,開始時是偶然睡不著,后來則是晚上一上床,就擔心睡不著,逼迫自己盡快入睡,結果適得其反。越怕失眠腦,細胞就越興奮,就越難入睡,形成惡性循環并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是很多人都常有的“失眠期待性焦慮”。
其實偶爾睡得不太好,對身體的傷害并不嚴重,精神上要放松,不要刻意地去想,順其自然倒可能睡著。很多人緊張工作了一周,到了周末很想美美睡一覺,結果反而早早就醒了,就是因為過度追求,過度緊張。睡眠焦慮其實是自己太緊張造成的,如果能順其自然,平靜地在那兒躺著,也是很好的休息。睡不著的時候,靜靜地讀一會兒書,或放松地聽一會兒輕音樂,不要為失眠背那么重的思想包袱。整個人放松以后,身體的生理保護機制會自動調節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