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來,人們對胃藥的關注與消耗比以往多了很多。如嗎丁啉、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藥物,幾乎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很多人或多或少吃過。可是想想當時為什么吃,或者說吃了有什么反應,或者該不該吃等,想必會有些茫然。其實,如果了解一些健胃與消食的常識,再有針對性地了解一點所用藥物的知識,對于選擇并合理使用這類藥物就更理性一些。
“吃多了,肚子脹,飯后嚼一嚼;吃油了,不消化,飯后嚼一嚼;肚子脹,不消化,家中常備江中牌健胃消食片。”
“孩子不吃飯,用兒童裝江中牌健胃消食片,飯前嚼一嚼,孩子胃口好消化好。”
近年來,這兩句廣告詞讓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太平藥”,似乎只要是消化不良,用它都有效。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藥效真的“太平”
健胃消食片由太子參、陳皮、山藥、麥芽(炒)、山楂及輔料蔗糖、糊精、硬脂酸鎂等組成。其中山楂、麥芽消食化積,主治消化不良、不思飲食等癥;陳皮行氣,可以幫助消積;太子參、淮山藥可健脾益氣,補而不燥,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等癥。綜合考慮,健胃消食片對胃弱食積會有好處。
總的來說,這種藥具有兩個特色:第一,為藥食同源的藥物。也就是說藥物性質平和,均是可以作為食療用途的。第二,藥量少。本身性質平和,再加上量少,所以,藥效不是很強。因此,從藥效上來說,稱之為“太平藥”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使用卻不能“太平”
但是,若是把“太平藥”理解為“什么情況都可以用”,這是絕對錯誤的。因為健胃消食片藥性平和,藥量少,藥效不強,所以,它只對生理性消化不良有效。何謂生理性消化不良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年齡原因,而非疾病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比如老人胃功能減弱、幼兒脾胃虛弱等,可用健胃消食片。
而對一些明顯的食積或胃動力減弱,健胃消食片要配合嗎丁啉或多酶片等同用。另外,健胃消食片對所謂脾胃濕阻(包括濕熱或寒濕)等,都不大合適。因為該藥除濕的力量不夠(編者注:所謂濕阻可表現為口淡無味、飽脹、乏力、稀便等)。當然,對脾胃虛弱嚴重的情況也不是好的選擇,畢竟藥力過緩了些。
生活中,除了健胃消食片以外,還有很多幫助消化的藥物,如嗎丁啉、多酶片,等等。這些藥各有特點。嗎丁啉主要作用于胃壁平滑肌,主要針對其動力不足的問題,對消除腹脹效果較好;多酶片直接向胃內補充多種消化酶,輔助消化功能,這與酵母片相似。類似的藥其實是很多的。但總的來說,藥物還以少用為好。保護好自身的胃功能才是最好的辦法。
健胃消食要分清
健胃與消食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同的概念。健胃多是指胃功能差,不想進食,也就是說胃口不好等的意思。消食則主要是指能吃但吃了不消化吸收,總覺得上腹有東西給撐著似的。這兩種情形都很常見,讓人不舒服還又有些擔心,自然也就想到藥物了。必要時用藥是對的,但先要分清幾種情況,如——
飲食不節#8195;過飽過雜過快過味重等,都有會有些不適,但都是一過性的。注意一下,不再重犯,慢慢也就好了。這是可以不用藥的。
情緒不穩#8195;精神因素所引起的胃的問題,可以選用藥物,但不能依賴藥物,尤其是這種健胃或消食藥。有用于一時,很快又會反復。
起居不定#8195;胃腸活動是有節律的,而且這種節律受作息的影響。起居不規律是會引起胃腸活動紊亂的。這時僅靠藥物也不是好辦法。
慢性胃病#8195;常見如胃炎、胃潰瘍等,這是可以通過胃鏡或胃黏膜活檢來確診的。如果確診,就該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了。如果沒有明顯的胃病,但自覺不適又經常出現,也可以考慮選取常用的所謂健胃或助消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