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驗方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肛門瘙癢方
配方:苦參、蛇床子、明礬、地膚子各30克,荊芥、防風各15克。
用法:水煎,先熏先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15~30分鐘,每日1劑。
功效:殺菌止癢。
◆肛門濕疹方
配方:馬齒莧、苦參、白蘚皮、黃芩、地膚子各30克,青黛20克。
用法: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15分鐘,每日1劑。
功效:殺菌止癢。
◆痤瘡方
配方:水牛角30克,生地、丹皮、赤芍、金銀花、連翹、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天葵、玄參各20克,僵蠶、蟬蛻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散淤。
◆小兒盜汗方
配方:伸筋草、麥桿各適量。
用法:煎湯,取藥液趁熱外洗患兒,注意防外風侵襲。
功效:固表止汗。
◆貧血方
配方:紅參10克(切片),桂圓肉15克,粳米100克。
用法:同煮粥食用。
功效:補氣補血。
◆崩漏方
配方:過江龍籽6~9克。
用法:燒干研末,開水沖服,每日1次。
功效:涼血解毒。
◆急性黃疸性肝炎方
配方:魚腥草180克,白糖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連服5~10劑。
功效:清熱解毒。
◆凍瘡(已潰爛)方
配方:蜂蜜15克,豬油30克,白芨粉5克。
用法:豬油煉好凝固后,兌入蜂蜜和白芨粉,拌勻即成。用時先以棉簽蘸淡鹽水清洗潰爛面,然后將適量白蜜豬油膏均勻涂于患處,再以敷料包扎即可。
功效:止痛消腫。
◆乳腺炎方
配方:仙人掌1塊,芒硝10克。
用法:將仙人掌去刺,搗糊,再加芒硝搗如泥,外敷患處。
功效: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急性腎炎方
配方:玉米須60克,西瓜皮30克,生地15克,螻蛄7個,肉桂1.5克。
用法:水煎服,隔日1劑,連服4~5劑。
功效:瀉熱利尿。
◆膽石癥方
配方:玉米須、蘆根各30克,茵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平肝利膽。用于泥沙狀結石或較小的結石。
◆嘔吐方
嘔吐是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惡心、干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惡心或干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以下驗方,供大家參考。
(編者注:大多數嘔吐是一種病理現象,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建議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方1
配方:生姜5片,醋250克,紅糖50克。
用法:沸水沖泡10分鐘,頻頻飲服。
作用:適用于寒邪嘔吐者。
◇方2
配方:柿蒂、旋覆花各10克,蘆根、赭石各15克。
用法:水煎取汁,頻頻溫服。
作用:適用于胃熱嘔吐者。
◇方3
配方:山梔仁(炒黑)、陳皮各10克,竹茹5克。
用法:水煎取汁300毫升,入姜汁15毫升,溫服。
作用:適用于胃中素熱、惡心嘔吐者。
◇方4
配方:藿香、厚樸、蒼術各10克,半夏、甘草各5克,陳皮6克,姜7片,棗2枚。
用法:水煎取汁200毫升,溫服。
作用:適用于脾虛夾濕引起的嘔吐。
◇方5
配方: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適量。
用法:前2味水煎取汁,調入白砂糖溫服。
作用:適用于脾胃氣滯所致之嘔吐。
◇方6
配方:土豆100克,生姜10克,鮮橘汁30毫升,佛手20克。
用法:將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兌入鮮橘汁調勻,燙溫服用,1日1次。
作用:本方適用于肝氣犯胃之嘔吐。
◇方7
配方:天麻9克,鉤藤12克,石決明15克,藕粉20克,白糖適量。
用法:將天麻、鉤藤、石決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熱沖熟藕粉,白糖調味,頓服。每日1劑,連服4~5劑。
作用:養胃健脾。
◇方8
配方:鮮白蘿卜500克,蜂蜜150克。
用法:將蘿卜洗凈,切成丁,放在沸水內煮沸即撈出,把水控干,晾曬半日,再放入鍋內,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調勻,待冷,裝瓶備用。一般飯后食用。
作用:適用于傷食嘔吐。
◇方9
配方:神曲15克,丁香1.5克。
用法:同入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作用:適用于傷食之嘔吐。
◇方10
配方:生姜、醋、紅糖各適量。
用法:將生姜洗凈切片,用醋浸腌24小時;用時取3片姜,加紅糖適量以沸水沖泡片刻,代茶飲。
作用:本方適用于小兒嘔吐。
◇方11
配方:橘皮3~5克,粳米50克。
用法:將橘皮曬干,碾炒細末;粳米加水入沙鍋內,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溫熱服食,5天為1療程。
作用:補益脾胃,祛風活絡。
◇方12
配方:粳米100克,鮮嫩黃瓜300克,生姜10克,精鹽2克。
用法:將黃瓜去皮去瓤,洗凈切薄片,粳米洗凈,姜洗凈拍破,沙鍋加清水1000毫升,下粳米,大火燒開,小火慢煮至米爛時下瓜片。再煮至湯稠,表面浮有粥油時入鹽調味,佐餐食用。
作用:適用于暑熱吐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