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愛迪生發明電燈,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愛迪生不會想到,當濫用燈光時,絢爛多彩的燈光也會如影隨形地傷害著人類的健康……
“燈光是一種毒品。濫用燈光,就是危害健康。”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內分泌學家拉塞爾·雷特博士
光是萬物生長之源,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光明和溫暖。一百多年前,愛迪生發明電燈,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但愛迪生不會想到,當濫用燈光時,絢爛多彩的燈光也會如影隨形地傷害著人類的健康。建筑物外墻的玻璃在陽光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廣告顯示屏、閃光的霓虹燈發出的光使人眼花繚亂;一束束汽車大燈的光線照得人眼睛睜不開……當光輻射增至一定量時,就會對環境及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這就是“光污染”。
光污染無處不在
光污染主要可分為白亮污染、人工白晝污染和彩光污染。在陽光灑滿大地的白天,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磨光大理石和各種涂料等裝飾反射光線,明晃白亮、眩眼奪目。專家研究發現,長時間在白亮污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視網膜和虹膜都會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害,視力會急劇下降,白內障的發病率高達45%。還會使人頭昏心煩,甚至出現食欲下降、情緒低落、身體乏力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
當夜幕降臨后,商場、酒店上的廣告燈、霓虹燈閃爍奪目,令人眼花繚亂。而有些強光束甚至直沖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樣,即所謂人工白晝。在這樣的“不夜城”里,夜晚難以入睡,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導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當人們長時間呆在安裝有黑光燈、旋轉燈、熒光燈以及閃爍彩色光源的舞廳、夜總會等娛樂場所時可能被彩光污染危及健康。
而在家里,雪白的墻面、過于光亮的釉面墻磚、磨光的大理石、白亮的日光燈、墻上裝飾的明晃晃的鏡面、閃爍的電視屏幕,甚至翻閱雜志時反光的銅版紙,都是被忽視的光污染。
光污染對人體健康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帶給人心煩意亂的感覺。據臨床統計,約有5%~8%的失眠因噪音、光線等環境因素引起,其中光線約占10%;約12%~15%的人會頭昏心煩、情緒低落、身體乏力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科學家對以色列147個社區調查研究后發現,光污染越嚴重的地方婦女罹患乳腺癌的幾率大大增加。原因可能是由于夜晚的非自然光會影響到婦女們的褪黑激素和雌激素等激素的分泌。而另一項研究表明,2歲前開著燈在房里睡覺的孩子,近視率約為55%,而習慣熄燈睡覺的孩子,近視率只有10%左右。因為當我們閉上眼睛睡覺時,燈光會透過我們的眼皮,使本來因休息的眼睛不得不繼續工作。
營造理想的居室光環境
現代生活少不了照明燈,也許室外的光污染我們無法干預,但我們可以把家居燈光設計的更合理些,盡量降低光污染對自己、對家人和鄰居們的危害。例如,在燈光顏色的選擇上切忌紅綠搭配,臥室中最好不要用刺激的燈光色彩,避免色彩強烈對比;一個房間里燈光顏色最好不要超過3種,各種顏色也應該協調統一;室內燈光宜柔和,不宜太亮或太暗,每天最少要有兩小時日照,因為理想的家居光環境是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有機組合,陽光可以殺滅室內空氣中有害微生物,人的皮膚接受陽光中紫外線照射后能合成維生素D,可預防小兒佝僂病的發生,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客廳的照明應選擇藝術感比較強的燈具,在沙發邊可放置一盞落地燈,如果有電視機等視聽設備,可在邊上安裝壁燈;臥室是睡覺休息的地方,燈光以溫馨、恬靜、舒適為主,避免耀眼的燈光或采用造型復雜奇特的燈具;書房內應保證簡單的主體照明,可采用單叉吊燈或臺燈;廚房和衛生間通常采用吸頂或吊燈作一般照明,并在操作臺的上方設置嵌入式或半嵌入式散光型吸頂燈。
對于個人來說,要增強環保意識和注意個人保健,避免長期處于光污染的工作環境中。若經常在光污染嚴重的地方工作或生活,有必要采取一些個人防護措施,如戴防護鏡、防護面罩、防護服等,并定期去醫院眼科做檢查。
光污染會導致兒童性早熟
有研究表明,夜間照在視網膜上的燈光,會減少褪黑激素生成,而這種激素正是調節晝夜節律的重要物質。光掠奪了黑夜,打亂激素分泌節律,可能導致正常周期失衡。如果兒童受到過多的光線照射,褪黑激素的分泌將減少,從而導致性早熟或生殖器過度發育。其他激素的分泌也有生理節律,如雄激素早上七八點時達到最高點,燈光會對此產生影響。光污染還會影響人的心情,這又會間接影響激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