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布是人們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最新的一項廚房衛生調查表明,洗碗布普遍存在細菌數量過高的問題,容易引起餐具的二次污染,亟待引起關注。活動所搜集的洗碗布中,單塊的細菌總數最高約達5000億個,這些洗碗布中含有包括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沙門氏菌在內的19種致病菌。而據國外專家統計,馬桶圈周圍一周產生的細菌總數約為3000萬個。
中華預防醫學會消毒分會主任委員張流波認為,洗碗布上面的微生物可能通過污染餐具后進入人體,引發相關疾病。“洗碗布上致病菌越多,致病的幾率就會越大”。
沒及時更換、清洗和晾干,是洗碗布窩藏細菌的主因。濕潤不衛生的環境,最有利于細菌繁殖。
中華預防醫學會科技服務部主任李軍則給出了正確使用洗碗布4個要點——干、凈、換、分。
干,即每次用完洗碗布后要及時擰干,并盡量展開晾掛通風處。
凈,洗碗后要清洗洗碗布,還要定期消毒。浸濕后用微波爐加熱3分鐘,或用消毒劑稀釋以后浸泡,或用水煮10分鐘。
換,臟了洗不干凈了就應及時更換,夏天潮濕悶熱,更換頻次應更高。
分,洗碗布一定要專布專用。最好是洗碗、洗鍋、擦灶臺油煙機、清潔餐桌臺面分開使用。
另外,舍棄洗碗布、使用洗碗機是一些現代家庭的新選擇,專家建議,最好選擇兼具清潔和消毒功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