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三十歲: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四十歲: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這是他微博資料上的介紹,禪意十足。
傳奇
深圳三十年,有兩個地方創造了世界傳奇。一個是眾所周知的華強北電子產品街,另外一個普通人一般不太了解,但這里發生的一點故事,轉眼就會在全世界整個珠寶界傳開。這個地方就是深圳羅湖水貝。
上海黃金交易所是中國唯一合法從事貴金屬交易的國家級市場,深圳曾經交易了其中90%的黃金和鉑金用量。而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一大黃金、鉑金消費國。
可想而知,這個不大的街區,將怎樣影響全世界的珠寶態勢。
數千家珠寶企業云集這里,三十年來,商海波瀾,又有多少人縱橫馳騁,而后折戟沉沙。
但堅持下來的,就是傳奇。
施向陽言語不多,處事低調,外人很難把他和珠寶營銷大師的身份結合在一起。他看上去更像~個文人,有一種文人獨特的氣質,只有和他近距離接觸。你才能從他眼神中看到一種睿智,和滲透在骨子里的堅韌。
在中國珠寶圈內,施向陽不覺得自己是傳奇,但在業界,他這幾十年來在這圈子里經歷過的,很多都已成為后來者口耳相傳的傳奇。他就仿佛一個旅人,泛舟逐流,在路上,見山見水。只是,他不曾察覺,自己本身已經成為一道風景。
同行說他是個天生的珠寶操盤者。可從施向陽在珠寶行業內的履歷來看,每一步他都走得如此堅實,更多的是面對機遇的一種堅持,而后厚積薄發。
中國有兩個地方的人,被稱為“中國猶太人”。福建、廣東,他們占據了旅居全世界華人的大部分。而中國珠寶圈內的營商,大部分也都是福建、廣東人。
福建的木雕、壽山石雕舉世聞名,所以,翡翠玉雕的大師也多出自福建。在福州長大的施向陽先生,1989年從福州大學金融投資管理專業畢業后,跟隨國際知名翡翠玉雕大師施稟謀先生進入翡翠行業,精研翡翠雕刻工藝和翡翠行銷渠道。施稟謀先生的身傳言教,讓施向陽對翡翠產生而來濃厚的興趣,系統了解了翡翠雕刻的種種工藝:而金融投資管理專業的知識,又讓他對剛剛興起的珠寶營銷和渠道,有了獨特的見解。
1997年,施向陽離開施稟謀先生的錦龍玉器廠,組建福祿源工藝品有限公司,并成功經營“錦玉雕龍”這一翡翠品牌,在業界享有盛譽。
2002年,施向陽先生加入金大福珠寶集團,在任職金大福集團董事總經理期間,創立并執掌了“翡翠物語”品牌。
2006年,翡翠物語榮獲“中國名牌”稱號,并在多項設計大賽中載譽而歸。產品、設計、制作、終端管理逐步形成具有翡翠物語品牌特色的科學管理體系。
2010年,在經營高端翡翠藏品的“翡翠物語”品牌之外,創立了定位中低端消費群體,打造人人可收藏的極具特色的純手工品牌“玉蘭工舍”。
2011年,施先生在天然寶石的縱深方向進一步拓展,開創了專營彩色寶石的“美莎珠寶”,定位年輕時尚的消費群體。
2012年,施向陽先生著力于消費群體的細分,依托金大福珠寶集團貨源、產品、設計的優勢,深度迎合高層次消費群體對購物環境、購物體驗的需求,籌備成立了荷塘月色珠寶會所。
2012年,金大福珠寶集團走過了15年,翡翠物語走過了10年,從一個家族店鋪到一個可以信馬由韁追逐珠寶夢想的品牌,金大福和翡翠物語已經走了不短的路,但是施向陽先生依然說,“我們在路上”
十年
翡翠行業近十年來行情不斷看漲。這也是翡翠物語迅速發展的十年。面對成功,施向陽先生也僅僅說,“我們趕上了好時候?!?/p>
然而,這條外人看起來無比暢順的道路,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十年前,當時翡翠市場并不被大眾看好,并且在經營風險系數高于其它珠寶從業者的情況下,進入翡翠行業是需要勇氣的。勇氣之外,投資眼光、行業人脈、對翡翠貨源、加工及終端銷售網絡的管理,無一不是從事這一行業必備的利器。
施向陽先生金融投資專業的學歷背景,無疑是獨具慧眼的。無論是進入翡翠行業之初的“錦玉雕龍”,還是鼎盛時期的“翡翠物語”,都完整地擁有從設計、加工生產到銷售乃至售后服務的整個作業體系。
在經營錦玉雕龍的過程中,施向陽先生對翡翠市場,對消費群體的把握更加清晰。于是在執掌翡翠物語之后,不但把消費群體定位在高端,而且投入大量心血和資源到這一業務上。為此,建立一個由在珠寶領域具有相當造詣的高精尖專業人士組成的卓越團隊,同時,也廣泛參考和吸收世界珠寶業的精髓和光輝,進而不斷以非凡創意和精雕細琢的工藝,塑造出瑰麗珠寶珍品,提供給切合追求生活品味的顧客。
翡翠物語,不但設計人員都有10多年珠寶設計經驗,同時也與銷售以及前線的員工保持密切的溝通,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制定珠寶設計和開發策略,進而保持翡翠物語的獨特性并確保產品在制作工藝和專業度上保持領先水平。
華美
文化也可以創造財富。珠寶的物質屬性和功能依然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今天,擁有、佩戴珠寶更多被視為一種文化、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態度。珠寶以其豐富獨特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多滿足著人們的精神需要。
中國作為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東方古國,有非常多的文化、藝術成果,遠遠領先于國外,但今天的中國珠寶,因為缺少與時俱進的設計,積極的市場化運作,在高端藝術領域國際地位的空白,是令人非常遺憾的事實。中國需要一個真正在工藝品質、藝術文化上傳承經典又在設計創作上具有國際現代視野的代表性珠寶。
也許,翡翠珠寶將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隨著中國的復興,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神韻的翡翠高級珠寶開始在全球時尚界流行,愈來愈多的國際明星喜歡上了這種特有的中國翡翠。從簡單經典的翡翠素玉到巧奪天工的鑲嵌飾品,翡翠以一種中國華美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翡翠物語一直以來以創意非凡的設計及精雕細琢的工藝見稱,并從世界各地吸收設計靈感。翡翠物語期望把中國文化的精粹特色與高級珠寶的創意設計概念及巧奪天工的工藝技術互相結合,讓世人在體驗品牌對高級珠寶的視野與熱誠的同時,感受到中國的歷史傳承和瑰麗文化之美。
當然,中國文化精髓的表現,重在意境而非實態。這需要對中國文化的深度理解與認識,繼而重新挖掘與靈動演繹。在體現中國元素的品牌運用中,有三個不可忽視的必要元素,那就是材質、工藝與設計。翡翠物語專業經營翡翠,但是并沒有完全局限于翡翠,既有中國自古以來就廣受喜愛的玉石、翡翠、碧璽、珍珠等傳統寶石,還有中國臺灣設計師李麗美女士設計的一些獨具國際時尚韻味的歐泊、祖母綠、橄欖石等飾品,根據寶石不同的屬性和特質,進行中國化的演繹……為了將每款寶石的奇特魅力最大化綻放,除了采用傳統寶石的蛋面切工以外,還以刻底素面、腰鼓形、方圓性、瓜楞形、蘇格蘭屋頂性等花式切工,豐富的呈現寶石的東方華美氣質。在傳承中國傳統珠寶手工藝技的同時,更巧妙結合了當代珠寶的微鑲、邊鑲、無邊鑲等現代工藝,締造翡翠全新的中西合璧的表現形式。
且歌且行
企業界流傳這么一句話,“三流企業靠生產,二流企業靠營銷,一流企業靠文化”。
未來的前景固然美好,現實的生存和發展更為重要。
品牌價值定位不準,核心價值不清晰,缺乏個性,氣質雷同等等幾乎成為占據中國珠寶市場80%份額的眾多國內品牌的共同形象,而國內珠寶品牌掀起的價格戰、渠道戰也正成為行業惡瘤。
深圳珠寶圈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競爭品牌之間均未能占到絕對份額,市場競爭格局尚未形成。國內鉆石首飾消費力日趨成熟,行業高毛利空間吸引大批的中小投資者不斷涌入。同時,國內珠寶品牌都存在營銷資源缺乏以及競爭手段的嚴重同質化問題,又使整個珠寶行業處在一個發展的瓶頸中,供貨商、品牌、營銷各方面需要全面升級。
對于珠寶,消費者需要信賴感,因此塑造品牌的美譽度和公信力十分重要,而提供獨特的服務體驗更是珠寶企業持之以恒的功課。就產業競爭而言,施向陽先生認為品牌、工藝技術和銷售網絡是珠寶業競爭的核心。
在品牌建設上,必須有持續的投入,但不一定會馬上見到效益,要有一定的時間沉淀,科學的品牌發展規劃會獲取合理的回報。
同行江上,激流勇進者勝。然而,如何同舟共濟,如何把握節奏,如何鼓舞士氣,談何容易。
面對翡翠市場的波動,施向陽先生用一句玩笑做了總結:“根據時間定律,一分鐘的多少,在乎于你是蹲在廁所里,還是廁所外等候。”
翡翠物語早已搬離水貝,入駐深圳國貿。借助翡翠行情的十年牛市,企業脫離了依靠價格惡性競爭的初級階段,也放棄了依靠渠道資金無限擴張的營銷方式。今天,翡翠物語已經不再是一葉孤舟,儼然是一艘航空母艦,已經系統打造好的品牌、工藝、渠道、銷售體系,為這艘航空母艦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良性競爭核心力,而眾多子品牌就如一艘艘戰列艦,拱衛著母艦,形成一個戰斗力極強的航空艦群。
然而,最重要的是,施向陽對翡翠物語的發展之路,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
翡翠物語的內刊名稱叫《且歌且行》。雜志每季一期,收錄了集團的新聞、公司戰略、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等領域的文章,文章均由翡翠物語公司內部人員撰寫,施向陽先生也經常有經營戰略、理念方面、翡翠收藏的文章在上面發表。這本雜志初期只是送給消費者,也送給公司的客戶、合作伙伴,讓大家對翡器物語有更深入的認識。但精美的印刷制作和對翡翠文化的獨特理解,讓這本雜志成為圈內的流行曲。
“且歌且行”這個詞,也許最能代表施向陽先生對翡翠物語今后發展道路的寄托。在路上,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看到了,知道了,明白了,山水之間,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