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化和個人之間的影響好比土壤和種子,土壤并不能改變種子的種類,但是土壤可以促使種子的發芽和生長,如果這塊土壤是最適合此類種子生長的環境,那么種子就會茁壯成長,并使這塊土地成名。”
P=Phoenix Lifestyle
P:您怎么看待圈子文化?
黑瑪亞:圈子是社會的產物,但不是每個圈子都有文化。一個德才兼備、對社會有使命感的圈子,其文化是非常寶貴和有影響力的,如果它還有權有勢,那它的圈子文化就真可造福國家了;但是如果一個圈子擁有話語權,其文化卻出于自己的愛好、利益,那么這樣的圈子文化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P:就您看來圈子文化與個人是在怎樣互相影響?
黑瑪亞:圈子文化和個人之間的影響好比土壤和種子,土壤并不能改變種子的種類,但是土壤可以促使種子的發芽和生長,如果這塊土壤是最適合此類種子生長的環境,那么種子就會茁壯成長,并使這塊土地成名。
P:沙龍這種貴婦人的會客廳式圈子文化,在中國自林徽因之后已經沒有什么“大牌”了,像林徽因的這種女人在我們這個時代是否太難得了呢?
黑瑪亞:不是太難,是后無來者。像林徽因那樣出生名門的“大牌”不是沒有,但是每個時代造就不同的“大牌”,像林徽因那樣完全承載了父家和夫家兩個憂國憂民家族的理想與使命的名媛,只可能是那個時代的獨特“出品”;像林徽因那樣學貫中西的“大牌”也不是沒有,但是像她那樣文理全才、才貌雙全、品德品位兼俱的就沒有了,更何況她是那么有情有義有趣的一位!林徽因作為沙龍女主人的時候,她的客廳從物質上衡量是寒磣的,無法跟當今名媛的客廳相比,但是她所聚集的圈子卻吸引了當時多少頂尖的精英志士!“大牌”靠的不是出身,靠的是無窮的真魅力。
P:如今的沙龍淪為美容美發的“代言人”,這是為什么呢?
黑瑪亞:因為如今的圈子大多依靠彼此的“商機”和“合作”形成。
P:俗話說人以群分,不同圈子的人在形象上是否應該有所不同?
黑瑪亞:不同圈子的人肯定會有形象上的差別,關鍵的因素來自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我接觸過來自不同圈子里的人。無法說應該怎樣選擇,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但是如果可以選擇使得自己變得更為健康、寬廣、美好、和睦的圈子應該是一件幸運的事。
P:那個人與圈子之間的距離應該是怎樣的?您自己呢?
黑瑪亞:愿意付出但保持適度,不依賴但能從中感到快樂。我有朋友,沒有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