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做個徹頭徹尾的環保者,衣食住行當然要面面俱到,如果你還改不掉,一換季就巴不得再買一個衣柜來裝你的戰利品,那吃再多有機食品也是徒然。一條約400克重的100%滌綸褲子從出生到廢棄,就整整排放了47千克的二氧化碳,足足是褲子本身的117倍,而我們穿不過一季。時尚轉瞬即逝,衣料和污染卻不會,其實沒有化學印染之前,民間傳統織布,植物染布都是天然的環保衣。時下環保時裝還有許多的花樣,如香港環保時裝設計大師施熙瑜的一衣多穿。這次,就從一匹布,一件衣服開始,重新考慮我們的穿衣態度吧。
民間織造 天然拉布
近年粗衣麻布重新受到注視,Zara、H&M、Levi’s在內的很多品牌,紛紛跟風推出有機棉服裝。就連Gucci和YSL這樣的高級時裝品牌,也特別制作了限量有機棉Tee。當然有機棉并不是環保面料的唯一選擇,Giorgio Armani喜歡采用麻布和谷類纖維等作為服裝原料。話又說回來,環保時裝并非是大牌奢侈品,民間的傳統織布,便是最好的環保料子,去年起,重新發現已停產的江南農家織土布,農民各家自種棉花和天然染料織布,用心拉出好布,一起來重新認識土布及天然染料。
中國自古男耕女織,民間紡織業興旺,手工棉紡技術已有700年歷史,民間織出來的土布,傳統是藍印花布,全憑手工紡紗、梭織紡布,染料都是自家種的,圖案都是手工鏤刻的。有江海的地方才可孕育出適合種棉花的良土,所以土布盛產于上海、無錫、蘇州和浙江等地,當中以南通土布最上乘,以“粗厚堅牢”著稱,其藍印花布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地對圖案及名稱都各有偏好,以格子和條紋為主。自從有現代化工廠生產布料,農民不再織布,老布都積存在貨倉或流落到古玩市場,買少見少。
活化700年 耕織文化
香港柴灣有個隱蔽“土布展覽館”,是本地藝術家Denise的工作室,她跟拍檔收藏了四百匹江南土布,并設計成拼布布袋,將這項傳統工藝變成現代人的時裝飾品。收藏工藝品成癖的Denise說:“我很欣賞手作的東西,喜歡土布的古樸及質地,它是那么的天然。制造手袋的邊角料也會細心收藏起來,因為除了布袋,未來應該還會嘗試各種可能性?;蛟S有天會用完珍藏的土布,但希望多一些人用到它?!弊詢赡昵笆占说谝慌{印花布后,Denise大致摸熟了土布的特性:“我當初造了第一個藍色土布袋子后,不知哪里來的信心,把它跟白色衫一起浸洗,一點都沒掉色。土布本身就有點像牛仔布般耐磨,而且愈洗愈軟,100%天然棉布也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土布的花色花樣百出,某款條子會教人想起Paul Smith,某款格子又會想起Burberry,農民自古流傳下來的花色其實很潮:“土布的花色估計有二百多種,我收集了一百多種,約略將圖案整理出六大系列,包括大格子、小格子、條紋、蘆紋、提花織錦和竹節。”而唯有親手觸摸過土布,才可以感受到土布那份自然質樸的氣息。
無毒配方
古布的花色,藍、綠、紅、黃、啡、米等各色俱備,絕非非藍則啡般單調,請教布料專家Cloth Haven店主Edith后,發現天然染布的色譜,其實可以做一本pantone color book。“化學染料很方便,但好多都不能分解,古人早已整理出一套無毒染料方程式,染出三原色后,便可染出上萬種顏色,最‘出色’的也有20只色,想濃烈點就加鐵,想鮮艷點就加明礬。天然染涉及植物學,調色也是一門化學,在我來說,學習天然染算是去了解大自然的一種方法。”正如舊布料漸漸掉色是自然現象,Edith回憶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上海街還有洗衣鋪幫客人的舊衣重新染色,令衣服更加長壽。
Edith推介
Edith曾到法國上天然染大師Michel的工作坊,學習天然染的基本原理,發現羊毛最為吸色,而棉麻則較難,所以天然染制品以羊毛毛線最多。英國天然染的歷史可追溯自16世紀,英國Renaissance Dyeing出品的天然染羊毛,將大自然的色彩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