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10日,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品牌服裝服飾交易會將在深圳會展中心璀璨綻放。讓我們聽一聽設計師們的時尚態度。
出鏡設計師:
Victor Zhu,
Vmajor品牌創始人,
深圳市沙丘實業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邱梓豪,
Comme Lun(東的西)品牌創始人,
深圳市雅曦服裝有限公司創意總監
施杰,
杭州杰施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創意總監
鄧歡,
獨立設計師
Skelly Wang,
深圳中原術服裝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肖杰云,
深圳幸福里服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鳳凰生活:深圳服交會進入了第12個年頭,今年服交會的主題是“我·時尚·態度”,這在國內眾多的服裝展會中可謂標新立異,在這個語境中,時尚,不僅僅是物質的、實體的,更是精神的、理念的;時尚不僅僅屬于一個行業和少數人的專利,而是人人參與共享的開放性平臺。您對這個主題怎么看?
Victor Zhu:時尚源于生活也應該回歸于生活,我覺得我們目前對待時尚的態度太過認真,fashion should be fun(時尚應該是有趣的), 我們在這方面和國外比還是缺少一些幽默感,我們對所謂的主義,頭銜都太較真,其實很多的創新都始于mistake(錯誤),當大家都在享受“make mistake”(犯錯誤)這樣的過程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就“時尚起來”了。
邱梓豪:作為一個新銳設計師,時尚對我而言是一個名詞,是對時代的一種態度,然而這時代的態度,不是我說了算,而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共鳴感。
施杰:現時的中國,正進入一個全民時尚文化真正覺醒的年代。當每一個“我”的覺醒,“時尚”就迎來了人文文化的“態度”。這個主題把握住了當今服裝行業已進入文化品牌的年代趨勢。
鄧歡:對于這個主題,我完全認同。時尚與簡單的日常穿衣行為不同,她更多展現給大眾的是一種理念與態度。在西方,這種理念已經相當成熟,每個時尚消費者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時尚正是讓他們最直觀的體現這種獨立態度的一種方式。
Skelly Wang: 我覺得這個主題也不算是個很新的話題了,國內很多的時尚人都已經是朝著這個個性的方向去走的了,只是大環境還不成熟,但是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其實大部分的獨立設計師都是有自己的態度并且希望獨樹一幟的。雖然說是可以人人參與但是畢竟獨立設計剛開始就比較小眾的東西,然后再去慢慢影響大眾。我覺得這個是需要時間和文化積累的不是說一下或者展一下就可以做到的。
肖杰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時尚。時尚其實是一種看不見的東西,我們看見的其實只是一種視覺的感受而已,而真正的時尚其實已經深藏在人們的內心中。時尚還會隨時間的變遷,而發生一點我們視覺上的改變,但是總體而言時尚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或態度。
鳳凰生活:作為設計師來講,設計師在整個時尚行業保持怎樣的心態和獨立性才能有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Victor Zhu:作為獨立設計師我覺得應該永遠保持自己特有的獨立性,不應該被潮流所左右,什么流行就做什么,而應該是自我的一種價值觀的體現。用最本真的心去做最純粹的設計,才是最有意義的,雖然這樣很難。
邱梓豪:百花齊花,良性競爭。
施杰:懷一顆善良敏感之心,保持與追隨真我,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懷著文化與藝術的態度去做品牌與服裝,把握好藝術與商業的平衡,最終把品牌與服裝做成藝術與文化。
鄧歡:年輕的心,好奇心,堅定的理念,謙虛好學的作風,與外界市場互動但不為之干擾。每個設計師擅長的才能各不相同,揚長補短為最佳。作為中國的新銳設計師(包括我本人)由于長時間的生活在西方,接受西方的文化影響較多,應該更好的對本國的文化加深認識與嘗試。
Skelly Wang: 既然選擇了做設計師就要真正的熱愛這個行業,要承受它所帶來的喜怒哀樂,心態要一直保持新鮮,一直有新的靈感進入是保持每天工作的動力,這樣才會覺得這個工作帶給你的是好玩的感覺而不是沉重的包袱。既然好玩就會一直堅持,執著。
肖杰云:設,代表設計;計,代表計謀;師,代表操作能力。設計師對自己的作品有擔當,有責任心和自信心。如果一名設計師能夠以買手的角度為公司組一盤貨而不是單純畫設計圖,這就為企業走了捷徑。要做一名合格的設計師就應該貼近市場、貼近企業、貼近營銷、貼近消費者,才能有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鳳凰生活:您對買手的看法,對展會買手區有什么期望,您希望能達到怎樣的目的?
Victor Zhu:在歐美成熟的時裝產業鏈里,設計師可以依循這樣的途徑,參加時裝周,在新品發布會后一個月接到訂單,接下來3到4個月生產,等到下一個時裝周開始時交貨,這樣先有訂單再生產的流程最大程度的保護了設計師,而國內最最缺乏的就是這樣的一個買手體制。國內獨立設計師這幾年被媒體無限的浪漫化了,有設計師與國際品牌跨界尋找資源,也有人變身成娛樂圈“達人”,為名氣與資金累計資本,最實際的還是要回歸市場。恰好這一次展會提供了買手區這樣一個平臺,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和進步,這樣也讓設計師能夠真刀真槍的接受各地買手買家的檢驗,從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渠道,從溝通中學習和了解市場,我覺得是對像我們這的設計師品牌非常有意義和有幫助的。
施杰:高超的買手能掌握好藝術與商業的平衡和對接。希望中國原創設計師品牌作品與買手間形成良性循環、彼此不斷互動發展的合作空間,一起走向世界。
鄧歡:我曾經也在倫敦的一個國際品牌做過見習買手, 從而了解到他們不僅具備了對市場的高度敏銳的嗅覺,并且與自身公司的風格的定位進行最精確的總結分析。曾經一度渴望成為買手,因為可以環游世界。后來知道,這是一個競爭激烈與生不由己的行業。很佩服他們。從某種角度來說,一個成功買手,絕對具有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以及成立優秀品牌的潛質。
Skelly Wang:希望中國的買手更接近國外的買手方式,也要有點個性而不是盲從或者完全只為討好消費者,我覺得今時今日中國的買手也應該像國外的買手一樣是時尚的帶頭人,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帶領時尚而不是一味的跟著商業的方向走,畢竟這才是長久健康的一個時尚循環,這樣新出來的獨立設計師好的作品才會有機會有平臺展示。希望展會能夠邀請中國獨立設計師店的買手而不是純商業或者百貨公司那些商業性太強對時尚根本不太了解的買手。
肖杰云:盡管在市場運作上買手運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不過真正拿到臺面上探討還是超前的。買手需要對預算進行控制和執行,這就要求除了對市場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保持對創意、設計的敏感度。買手需要兼具對藝術、時尚的敏感、對營銷的理解,對品牌的把控,就應該貼近市場、貼近企業、貼近營銷、貼近消費者。希望能通過展會買手去,推動我們品牌戰略升級的新契機,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借助“買手”的力量,為企業帶來更多實際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