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社引進 “中國古典小說青少版”系列叢書
本刊訊 (記者 韓 陽)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上海九久圖書從臺灣引進的“中國古典小說青少版”系列叢書已于近日出版。2月16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行了該書的新書發布會,人文社表示,該系列叢書主要面向青少年群體,參與改寫的作者全部是臺灣著名作家及教育專家,涉及33種中國古典小說,共計42本。
人文社社長潘凱雄介紹,1945年臺灣光復后面臨著漢語教學、漢語閱讀和復興中華文化的大工程。在此背景下,經過臺灣文化界、知識界、出版界的一些有識之士十多年的努力,從1958年開始陸續出版了這套書。他說:“從它出版到現在已將近一個甲子,目前,在臺灣圖書市場上,古典名著的縮寫本已經不止這一套,但它卻是賣得最好的。它的確可以稱之為幾代人共同的閱讀記憶。”
這一系列選本堪稱目前市面上種類最為齊全的中國古典小說青少版讀物,除了通常見的“四大名著”外,還包括了《今古奇觀》《兒女英雄傳》《刺客傳奇》《彭公案》等中國古典文學的優秀讀本。潘凱雄表示,每本大概8萬字左右,配有20多幅插圖,同時絕大多數都有臺灣兒童文學專家或者教育學專家撰寫的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導讀文字。
當代旅行文學的經典之作
比爾·布萊森《偏跟山過不去》上市
本刊訊 一本由《萬物簡史》作者比爾·布萊森撰寫的《偏跟山過不去》(兩條腿穿越3000公里山徑)日前由接力出版社推出。該書描寫在英國生活了二十年之后,比爾·布萊森回到了美利堅,他決心徒步穿越阿巴拉契亞小道,借以重新認識自己久違了的美國。
作品集輕松幽默的筆調、冒險奇遇的故事、逗趣爆笑的情節以及優美生動的語言于一體,堪稱當代旅行文學的經典之作。奪人心魄的阿巴拉契亞小道沿途景色,一路上遇到的各種險境和形形色色的有趣人物,以及有關小道的歷史沿革等,都由身臨其境的作者用一支充滿風趣幽默的生花妙筆娓娓道來。
作品還提供了一個對美國生態環境、當地歷史、社會狀況的深入描述,并對莽原和大自然以及森林那寬厚深邃的力量產生了深切的敬畏,并從中發現了千百萬人不知道的一個美國。 (馬 婕)
德國暢銷書作家的幸福觀讓人耳目一新
本刊訊 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這些看似平常的發問即是哲學開端最原始的追問之一,也是每個普通人最終要解決并形成自己答案的問題。對此,德國最著名的生活藝術哲學家、暢銷書作家威廉·施密德有著不同尋常的理解,哲學和歷史的學術背景給了他看待“幸福”獨特而深刻的角度,多年擔任心靈撫慰師的身份讓他更多地對“幸福”有著直觀的感悟,這一切匯聚成了《幸福》一書。2012年2月,這本關于“幸福”的小書已經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幸福》一書對當代精神危機,對“幸福”進行了多層次的深入解析。作者指出,我們往往以為自己是在尋找幸福,其實是在尋找意義,幸福只不過是被選中代替意義而已。而由好運到快樂再到更高層的充實,是逐層遞進的三重意義的幸福所在。作者鼓勵大家接受平淡,正視痛苦和悲哀,順應天性,進而提出“人生的第一要務不是幸福,而是尋求意義”這樣讓人耳目一新的幸福觀。周國平教授對《幸福》一書贊賞有加,欣然為本書作序并傾情推薦。 (徐 玨)
《此間的少年》
十周年紀念珍藏版問世
本刊訊 十年前一部名為《此間的少年》的小說在網上連載,書中主角名字都是金庸武俠小說世界里響當當的人物,但是他們不打打殺殺,他們和我們一樣天天上課念書。這部小說2002年完成,最初在網上連載,火速竄紅,點擊量超過幾百萬,之后迅速推出單行本,熱銷全國。作者江南,北京大學化學系高材生,大學畢業的時候創作出該小說,成為國內校園青春文學寫作的開創性人物。《此間的少年》是以江南本人的大學生活為原型,描寫了一群北大學子四年的青蔥校園時光,在他們關于愛情、關于友情、關于學業、關于理想的故事當中,讀者看到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該書十年間再版五次,銷量累計超過120萬冊,2012年,在十周年之際經典博維又推出十年紀念版,特邀國內第一畫手ENO繪制精美生動的群像圖,裝禎采用特殊工藝,使整本書散發出獨特的清香。此次再版,首印量達到十萬冊,上市僅一個月即供不應求。精典博維表示,《此間的少年》能長銷十年,不是它運氣好,而是它毫不做作地寫出了最經典的校園青春典型,真誠質樸,道出了多數人共同的青春記憶和歲月感慨。
(唐 娟)
華文社出版《雷鋒全集》
本刊訊 近日,一部匯集雷鋒個人文稿,忠實記載雷鋒工作、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道德情操的文集《雷鋒全集》,由華文出版社出版。
《雷鋒全集》匯集了雷鋒生前所寫的全部文字,包括日記、詩歌、小說、講話、書信、散文、贈言等,近20萬字。這些內容全部自雷鋒手記謄抄整理,史料真實,內容翔實,許多珍貴資料還是首次面世。參與本書編輯工作的是長期從事雷鋒資料征集、整理、收藏與研究的70多位雷鋒生前部隊和戰友、雷鋒照片攝影人以及從事雷鋒研究的專家學者。中國雷鋒研究會、撫順雷鋒紀念館、湖南雷鋒紀念館、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和沈陽軍區前進報社,對本書給予了大力支持。
《雷鋒全集》是迄今為止一部最完整的雷鋒個人文集。本書的出版,對于讀者了解一個真實的雷鋒,尋覓雷鋒人生軌跡,弘揚雷鋒精神;對于推動全社會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宣傳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馨 文)
劉德華出書
記錄《桃姐》拍攝點滴
本刊訊 近日,電影《桃姐》即將登陸內地熒屏。主演劉德華不僅憑借這部影片獲得多項大獎,更由于出演這部作品被媒體大贊去掉星味,終于脫掉了偶像的帽子。看《桃姐》,哭一定是最核心的內容。葉德嫻直言:會在不知不覺中流淚。于冬直言:不哭你找我。劉德華直言:看劇本就哭了。這部作品給華仔帶來了榮譽,帶來了蛻變,更帶來了感悟。華仔將這些拍攝期間的感悟點點滴滴記下,匯集成冊,因此便有了他的最新個人著作《我的30個工作天:“桃姐”拍攝日記》。
記者獲悉,華仔的這部最新個人著作簡體版將于近日由盛大文學華文天下出版發行。天王劉德華用文字與讀者面對面,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劉德華。這部作品是華仔在拍攝電影《桃姐》期間寫的工作日記。內容主要是關于個人工作情感和拍攝《桃姐》時的感悟。除了30篇工作日記以外,更有劉德華在電影《桃姐》中的劇照,以及電影《桃姐》主創(導演、演員)的感悟與推薦。華仔在本書的序言中寫道:“本意只在個人網志跟‘華仔天地’家里人分享,隨筆之作竟能成書,算是無心插柳的果實,仿佛就像電影的主人公桃姐一樣,一生隨心而為,卻能遺愛人間。” (麗 錚)
《走向海洋》普及海洋意識,彰顯“海洋強國”大戰略
本刊訊 2011年,有關“海洋”的話題此起彼伏。中國航母平臺出海航試,“蛟龍”深潛凱旋,大洋“尋寶”區域穩步拓展,沿海經濟區發展規劃相繼出臺,中國釣魚島、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引人注目。2011年12月21日晚間黃金時段,央視一套首播“中國第一部大型海洋文化紀錄片”《走向海洋》,它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國家海洋局共同投入巨資,《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王牌團隊歷時三年精心制作。隨之,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圖書《走向海洋》也現身圖書市場。
《走向海洋》這部中華民族海洋戰略宣言書,通過回顧中國海洋歷史來宣言當下:中國實現“海洋強國”的目標不會動搖。它是第一部由國家投資策劃的、從歷史與現實雙重角度來體現國家戰略大方向大目標的大型海洋文化軍事作品。據悉,這部專題片得到了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走向海洋》總撰稿劉軍衛說:“核潛艇、航空母艦,關鍵是看我們的現實需求是什么。中國不會去海上爭霸,但我們也不會讓自己的海洋權益被侵犯。”此書旨在向全國人民普及一種“走向海洋”的發展觀念,為我國“走向海洋”的偉大戰略目標提供堅實可靠的理論基礎。在“海洋權益”問題上,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共同宣告了一個偉大的海洋夢想。 (楊 帆)
一場美麗的意外
本刊訊 近日,由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為《遇見,小黑出逃記》繪本,該書是一本關于“愛的教育”的繪本,作者夏至,一個堅持畫畫之夢的清瘦女孩,用她滿載童心的筆觸,帶給我們一場美麗的意外!
這是一個透明的童話故事,關乎友情,關乎愛情。該書講訴了一只貓,因為毛發是純黑色的而不被人喜歡。直到有一天被善良的小魔女收留。它有了自己的名字——小黑。小黑因不滿于小魔女拿它“做試驗”而離家出走。路上遇見了一只白貓——白雪。可是它倆被白雪的主人殘酷地分開。白雪在主人家受盡虐待。為了營救白雪,小黑歷盡千辛萬苦,并得到了朋友們的熱心幫助,最終與白雪朝夕相伴。“只要心中有愛,只要堅持,便會相見。”這是讓小黑堅持下來的唯一信念。于是,成就了一段美麗的遇見。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孩童般天真可愛的小狡黠……它載著滿滿的愛與善,悄悄打動人心。《遇見,小黑出逃記》一書由北京精典博維策劃,該書責編表示,這本書是屬于孩子們的,更屬于每個有愛的大人。《遇見》告訴我們,外表和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 (小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