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早晨,天剛剛亮,卻看不清太陽的輪廓,整座城市被籠罩在濃重的大霧之中,100米外的事物朦朦朧朧,好不煩惱呀!逃逃身處霧中,簡直不知所措。這霧總有散去的時候把?誰知過了好半天,霧倒是輕了一些,可空氣卻依舊渾濁不堪。這究竟是怎么了?
是霾不是霧
逃逃正在疑惑,忽然肩頭被人一拍,回頭一看,只見一個人帶著口罩,仔細一瞧,嘿,這不是小白嗎?還沒開口,小白便遞過一枚醫用口罩,示意逃逃先戴上再說。
“見鬼了,這叫什么天氣呀,全是霧!”逃逃一邊戴口罩,一邊抱怨。小白卻大搖其頭:“才不是霧呢,你見過一直消散不了的霧氣嗎?這叫霾!”
逃逃瞪大了雙眼,完全不理解小白說的是什么:“霾和霧有什么區別?”
“問得好,”小白解釋道:“簡單說呢,就是霧比霾‘干凈’一些。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雖然會降低能見度,但當太陽升起溫度升高后,就會消散;霾則是因為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灰塵、氮氫化合物、顆粒物,導致大氣能見度極低,就算是太陽升起,也難以消散。這就叫‘灰霾天氣’。此外,霧的顏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是黃色、橙灰色;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里,但是霾則與周圍環境邊界不明顯?!?/p>
PM2.5 VS PM10
逃逃忽然想起了什么:“不是說城市的大氣環境正在逐年改善嗎?怎么還會有這樣嚴重的大氣污染?”
小白無奈地笑笑:“還不是因為判斷標準不同造成的。環保機構用來判斷大氣污染的標準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檢測大氣中直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濃度,一種是檢測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濃度。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前一種檢測標準?!?/p>
逃逃不解道:“有區別嗎?”
“區別大大滴!”小白展開一張圖。
無孔不入的PM2.5
怪不得要戴口罩!逃逃驚出一身冷汗。剛才戴上口罩之前,也不知吸入了多少PM2.5顆粒物!要知道,PM10標準下的顆粒物,體積相對較大,大多數都會被擋在鼻子外面,而小于PM10,大于PM2.5的顆粒物,能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會被鼻腔內的絨毛阻擋,或者被痰、唾液帶出體外,“超細灰塵”PM2.5則能直接進入肺泡、血液,引發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剿滅PM2.5顆粒
PM2.5顆粒不僅微小,還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甚至重金屬物質,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超長,飄浮距離超遠,實在是人類生存的重量級殺手,此外,作為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PM2.5遮擋光線反射陽光能力更強,更能影響能見度。
PM2.5顆粒主要來源于燃料燃燒等人為活動,煤炭、石油燃燒都是罪魁禍首,而汽車尾氣更是主要來源。根據全球汽車保有量的情況來看,PM2.5顆粒濃度以亞洲、非洲北部最高,歐洲次之,美洲最小。
工業化和汽車數量增加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通過科學的管理,卻可以降低PM2.5顆粒的危害。比如更多開發公共交通,減少汽車的出行量,梳理交通,減少堵車,都是剿滅PM2.5顆粒的殺手锏?;姻蔡鞖夂芸膳?,但并不是不可戰勝,重要的是我們人類要有決心和恒心,向灰霾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