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在某家飯館吃到這樣一頓飯菜,沒有蔥沒有姜,沒有大蒜和茴香,除了鹽什麼調味料都沒有,你是不是很想揍那個廚師一頓?咳咳,打住,暴力活動我們要堅決反對!不過,你的確意識到調味料對美食的重要性了吧?
從前……
從前,原始人吃飯不太講究,也沒有美食概念。所以,香料最初并不是一種廚房必備品。不過,香料的確是原始人發現的一種神奇材料,對他們的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考古學家發現,原始部落中擁有香料的人往往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不是酋長就是巫師。這倒不是說達官顯貴們更懂得享受生活,而是意味著香料在原始時代有特殊的用途,這個用途就是祭祀。
香料為什麼會成為祭祀用品?這與某些香料的特殊功能有關。人類最早發現香料可能是出于偶然,比如說原始獵人獵到的羚羊肉,順手摘了一些樹葉來包裹,好方便攜帶和保存。幾天之后,他們發現這些肉居然沒有變質,看來一定是因為那些神奇的樹葉!
其實,那些樹葉就是某種香料植物。有些香料能延長食品的新鮮期,并且賦予食品獨特的香氣。原始人可能會認為,這麼神奇的東西,當然應該進獻給神明嘍。
香料究竟是什麼
問得好!香料也叫辛香料或香辛料,一類是能夠給食品呈現出各種辛香、麻辣、苦甜等典型氣味的食用植物香料,一般是用干燥過的某些熱帶植物種子、果實、根、皮制作的調味料的統稱,比如常見的胡椒、茴香等。香料的種類很多,一般按照材料的來源可以分為這樣幾大類——干果或種子:如茴香、芥末、胡椒等;樹皮:如肉桂、桂皮等;干花蕾:如丁香;根和根莖:如生姜;樹脂:如阿魏。
人造香料
除了天然香料,還有一大類香料是人工合成的。天然香料的味道千變萬化,其化學成分很復雜。不過,很多香料(尤其是水果味的)只需一種或幾種主要的化學成分就可以產生香味,這些成分主要是酯類。如果想來點橘子味兒,那就用一種乙酸鋅酯吧!喜歡香蕉味兒?沒問題,乙酸異戊酯可以滿足你。
人工香料進一步豐富了美食的口味,也讓很多原本名貴的香料品種成為大眾能夠享受的美味。
香料老外
中國自古就出產一些香料,不過今天我們熟知的很多香料卻都是“老外”。這話得從2000年前的漢朝時期說起。當時,張騫奉皇帝之命打通與西域的聯系,帶回了很多西域特產品。胡椒、胡麻、洋蔥這些名字里非“胡”即“洋”的香料,充分暴露了它們“國際友人”的身份。
明朝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從東南亞、南亞諸國買回了大量胡椒、蘇木等香料。這些進口貨相當貴重,明朝皇帝常用它們賞賜官員。到了明朝后期,政府財政困難,甚至用這些香料當工資發給大臣……別誤會,并不是只有中國缺少香料,由于香料植物大多產于熱帶地區,所以古代的西方人更缺香料,可憐的西方人自古吃飯就缺滋少味……
香料城市
古羅馬時代的歐洲人最喜歡的香料是黑胡椒。羅馬帝國時代的烹飪教材中,黑胡椒在全部468種配方中居然出現了349次。除了黑胡椒,古代歐洲人還鐘情于肉桂、豆蔻核仁、羅勒、丁香等香料。但是,這些香料統統不產于歐洲。肉桂出產于斯里蘭卡,近似肉桂的桂皮產于中國和緬甸,豆蔻核仁產于印度尼西亞的班達海諸島,丁香則產于印尼南部的馬魯古群島……想象一下,在交通落后的古代,歐洲人想弄到點香料,簡直比登天容易不到哪兒去啊!
因此,歐洲人與東方各地自古就存在著香料貿易,沿線形成了許多臨時性居住點,用來為商隊進行補給。久而久之,臨時性居住點變成了半固定聚居區,進而又變成了村鎮和城市。今天,中亞和西亞的很多城市,都是古代香料市鎮發展而來的。
香料新大陸
中世紀時期,猶太商人、阿拉伯商人壟斷了東西方的香料貿易。歐洲人在香料上花費的金錢難以計數。隨著中世紀接近尾聲,新時代的曙光出現了。第一個從曙光中走來的人物叫哥倫布,他發現了美洲大陸,帶回了很多美洲特產的香料品種,比如辣椒、香草和甘椒,歐洲人菜盤子的味道一下子豐富了不少。
1519年,西班牙王室資助麥哲倫出海遠征,打算完成環球航行,尋找從海上繞到東方的新香料貿易航路。除了他們,當時還有無數好漢,立志
于開拓香料新航路,無形中推動了地理大發現,讓人類最終完整地認識了自己生存的這個星球。
某種意義上,人類對香料的渴望發現了世界的全貌,香料功莫大焉呦!
咖喱濃香飄世界
東南亞和南亞是香料的重要出產地,其中,印度每年的香料產量就能達到160萬噸左右,占世界香料產量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香料帝國!
印度香料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咖喱嘍,不過,咖喱是一種什麼植物呢?意思是“許多香料煮在一起”,一般用姜、大蒜、洋蔥、辣椒、小茴香等多種香料制作而成。隨著咖喱風靡世界,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根據當地的口味進行變化,簡直是香料界的“變形金剛”!
香料“名人堂”
香料家族“人口”眾多,以下這些明星你一定要來認識一下,也許在你家廚房里就能找到它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