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末將至,期待了一年的年終獎也火熱出爐。作為理財強迫癥患者的你又開始困擾,物價繼續走高,股市如此不景氣,理財產品利率低到幾乎要和定存持平,貴金屬什么的又搞不明白,年終獎這筆巨款如何才能靠譜而穩定地升值呢?
你可以選擇存酒。
不論一年價格翻了一番的茅臺,總是賣斷貨的高檔洋酒,還是拍賣價格屢創新高的國外名莊葡萄酒……從理財角度講都可以存。
從宏觀經濟上來看,通貨膨脹一直持續,只有酒類產品的投資回報率穩定地保持著一定高度。近年來,高檔白酒、洋酒每年有10%~30%的穩定漲幅,“酒類理財”儼然成為熱門的投資方向。
比如,如果你在2011年7月買了價格為3999元一箱的五糧液,到了今年2月,你會發現新的報價就是一箱6200多元。但問題是,就算市場再缺貨,也很少有人想到直接找民間收藏者買酒。所以,這箱2011年買的五糧液就算升值得再厲害,你也只能以一半的價格賣給“回收煙酒”的收購點,還未必合法。
這時,你不如去“酒銀行”存個酒—酒銀行不僅能安全地幫你把酒賣掉,還可以為你提供寄存、鑒定、估值、原酒認購等等多種服務。
把酒存在“酒銀行”比放在家里更科學。“酒銀行”保管酒的方式非常專業,比如,為了維持葡萄酒最好的品質,酒窖的溫度需要保持在18℃左右,濕度在70%左右,而白酒則需要特制的壇子—酒存得越好越值錢,也越好喝。“酒銀行”一般以1~3年為一個儲存周期,你可以續存也可以取走飲用。
還有一個試水存酒的理由。作為一種新興行業,為了吸引客戶,目前的“酒銀行”會推出各種優惠。比如蘇州的某酒銀行在第一年,各種中介業務都是免費的。怎么找到合格的“酒銀行”?
選家靠譜的“酒銀行”
“酒銀行”,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存酒的銀行。
在國外,假如你持有極品佳釀,卻苦于沒有好的環境來存酒,可以通過專業機構來儲存。只需付出一定的存儲和管理費用,就可以將自己的酒品在適宜條件下一直保存下去,直到你想把它們取出來品嘗或者出售一部分來獲利。因為這種服務很像銀行所提供的保管服務,所以這些專業機構就被稱為“酒銀行”。
需求創造市場,此后,“酒銀行”漸漸發展出酒類增值和幫助賣酒的配套服務,甚至還有以實物酒為基礎的理財產品,就更像銀行了。
“酒銀行”門檻不高,在中國臺灣“酒銀行”開戶,所需的金額只有5000元新臺幣,也就是一千余元人民幣。而2009年起,臺灣地區“酒銀行”先后在福建和廣東開展業務,市民不僅可以存酒,還可以享受到24小時送酒、珍稀酒拍賣等服務。大陸人可以在福建和廣東的臺灣“酒銀行”業務處直接開這樣一個“酒戶”。
大陸也有自己的“酒銀行”。今年3月,由江蘇省“放心酒連鎖管理總部”籌劃的“酒銀行”在蘇州成立,這是一個集酒類儲藏、保存、轉讓、拍賣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體,并計劃創建連鎖網點100家。廣州的煙酒在線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美酒銀行”業務。5月,山東青島酒博物館內的“中國葡萄酒銀行”正式對外營業,該“銀行”由青島葡萄酒博物館內的一個巖洞改造而成,內設倉庫儲存葡萄酒。
大多數“酒銀行”的運作方式,是以實物酒為交易基礎的。比起投資酒莊之類的高級活動,存酒的手續也簡便許多。存入“酒銀行”中的每一甕酒,每年會隨著酒齡的增長不斷增值,就像我們存錢進銀行能獲利息—當然,酒的“利息”會更高。
據《華夏酒報》報道,在陜西普惠酒業的“酒銀行”里,消費者所存的酒都是普惠酒業自己生產的某類高級原酒。消費者買酒后,就會得到一個存折,存折上清楚地記著其所買酒的時間、年份、數量及所貯酒的山洞號、壇號;同時,“酒銀行”還會為其建立一個臺賬,臺賬上會記錄其中途取酒的時間和數量;購酒后,由購買者本人對所屬酒壇加鎖,所存窯洞門鎖由“酒銀行”保管人員管理。存酒中途,可通過保管人員按量取酒享用,消費者中途可以將酒變現,也可以轉讓。
而且,在“酒銀行”里,除了存酒,你還能享受酒類導購指引、酒類估值咨詢、名酒真偽及質量鑒別等高端服務。“酒銀行”也會提供珍稀酒拍賣服務,以增強“酒價值”的流通性。
由于酒類不同于直接的金錢或者其他物品,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所以你需要在貨源上就保證是正貨、好貨,而且保證存放過程的安全性,以及具有直接“變現”的能力,才能夠讓酒類的投資有價值。這些都正是“酒銀行”所能提供的。
存酒也能玩概念
據《新財富》介紹,三類人適合投資酒類:第一類是真正的收藏家,他們了解豐富的酒文化并有專業的儲存知識;第二類是純投資者,他們更看重酒的稀缺性和升值潛力;第三類是愛好酒類、手頭又寬裕的人。你可以對號入座,看自己是否能靠酒致富。
如果你基本屬于第二類,既不懂酒,也不愛酒,只關心酒的升值屬性,那么還有一種用概念性債券代替實物酒進行儲藏與交易的“酒銀行”可以選擇。這種“酒銀行”本身往往就是酒廠。比如臺灣金門酒廠就推出過高粱酒的儲酒券。投資者買賣這種儲酒券,實際上是買賣企業背后儲備著的高粱酒,而大多數人購買儲酒券,也并不是為了自飲或送人,而是為了等待高粱酒的升值,類似于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
酒企發行概念性債券,主要出于三個目的:一是酒企將儲存原酒的費用轉變為企業和投資人共同承擔,盤活了酒企的流動資金;二是酒企在發行酒時,可以對投資人的收益按比例抽成;三是他們還能收取一定的保管費用。
你還可以直接投奔商業銀行。
比如某商業銀行曾在2011年7月推出過“國窖1573高端定制白酒收益選擇權理財計劃”。該產品規定,每位客戶限購25萬元,對應10壇每壇3斤6兩的國窖原酒;投資周期為12個月,期滿后投資者可贖回本金,并獲得4%的投資收益。
根據普益財富統計,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發行的酒類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10%之間。在部分該類理財產品存續期內的特定時段,投資者每月還可以選擇提酒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