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江白沙90高齡的名醫和士秀有四大奇特之處:一是90歲鄉土布衣精通英語;二是用中草藥治疑難雜癥有特效;三是提倡看病不收錢;四是在上世紀80年代便受到國內外媒體普遍關注,事跡由140個國家用30多種語言文字報道。
早在1986年3月16日,英國著名作家普魯斯查德文撰寫的《洛克的世界》刊登在美國紐約的《時代》雜志上,文中報道了和士秀的“雪山本草診所”。后來,美國白血病患者布萊爾連續十多年在“雪山本草診所”服藥,美國梅奧醫院跟蹤記錄其療效,證明布萊爾的白血病已經痊愈。這條新聞造成的轟動效應使得國內外媒體對和士秀的報道接連不斷。
1990年4月12日,英國駐華大使唐納德和夫人,加拿大駐華大使歐爾德拉克和夫人以及隨行的秘書等都前來麗江請和士秀治過病,吃過他的草藥,喝過他的保健藥茶。
和士秀與雪山本草診所的意義,似乎已經不在和士秀個人本身,他的意義,深深地打上了麗江、中國的烙印。
離了診所心就會不自在
2012年7月,和士秀已經90歲了。那一天,麗江白沙一個納西小院里,人們在為老人舉辦生日慶典。在白沙古鎮這個黑瓦、土墻、陽光明媚的小院,門口貼上了充滿喜氣的對聯,屋檐下掛起了紅色的燈籠。人們舉杯祝賀,熱情洋溢。然而,和士秀這個高壽老人,卻坐不住了,他悄悄地脫下剛上身的新衣服,穿上白大褂,回到了他的雪山本草診所。
隨著麗江旅游業的發展,診所的名氣越來越大,看病的人也越來越多。每天,都會有數以百計的人到雪山診所看病、采訪。二十多年間,前來求醫者達50萬人次,其中外國求醫拜訪者有十多萬人次。顯然,雪山本草診所離開和士秀不行。在這個偏遠的診所,有時候,一天采訪的電視報刊記者多達四五個團體,同時等待著一些疑難病患者。和士秀離開了診所,心里就會不自在,病人客人遠道而來,他不忍心讓他們失望。
近年來,前來那里學習中草藥理論的外國人也多了起來,光是研究生文憑的,就有一百二十多人。早在十多年前,美國一醫學科研機構來函邀請他去美國帶研究生,因年紀大了,和士秀婉言謝絕,他說:他們真想學,就到麗江來學。后來,真就有外國研究生來學習中醫理
論。德國的朱莉亞博士在診所學習了6個月,制作了《最受世人尊敬和愛戴的人》的電視專題片,在世界各地放映。美國的衛麗博士在診所學習后,撰寫了名為《神圣醫療協調陰陽,調理氣血,照顧整體,綜合治療,中西結合》長達29頁的論文,受到學校的贊揚。
老中醫和士秀主要醫治風濕、類風濕、腫瘤、精神病、氣管炎、婦科、中毒等病癥以及其他疑難雜癥。診所里的病人,大多是被治愈后的患者介紹來的。
老中醫原本是病人
90歲的和士秀,耳聰目明,身體硬朗。和士秀說,他不老,再過十年,一定要客人們再來看他。和士秀對生命很有自信。但誰都想不到,這個高壽老人,年輕時曾經因身染重病被部隊遣送回家,無緣出國深造。
和士秀上世紀30年代便到南京當兵。那時麗江十分閉塞,從麗江走出,當兵到南京,本來就是很另類的事,要有超凡的激情和膽量。不料當兵后,和士秀患了肺結核。在當時,這個病相當于現在的癌癥,屬不治之癥。生病以后,部隊讓他去讀書,學的是英語,據說,讓他學英語為的是做部隊的特工,做情報工作。到了學校以后,由于和士秀有驚人的天分,英語成績十分好,學校準備讓他出國深造。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身體狀況越發不好,成天發燒,咳嗽不已,身體越來越消瘦,很難在部隊學校待下去了,被遣返回到故鄉麗江白沙。
既然敢往外闖,回到家鄉,就敢與疾病較量一番。和士秀的父親是個中醫,與洛克是朋友,懂許多中草藥,并有中醫臨床經驗。在父親的指導下,和士秀振作精神,與命運抗爭,上玉龍雪山采藥,根據祖傳中醫方法服藥,終于治好了病。
在醫治自己病的同時,和士秀身心得到洗禮,又為其他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免費治療病人,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在雪山本草診所形成了傳統。
白沙是一個閉塞的小鎮,過去與外界交流非常少,更不要說是講英語了。和士秀年輕時學的英語,從白沙古鎮成為旅游景點后才有了用武之地。來了外國人,和士秀便能與他們自如地交談,沒有任何語言障礙。這種狀況,不要說麗江人吃驚,連那些外國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看病不收錢的N個理由
走到雪山本草診所,你一是看不到明碼標出的藥價,二是看不到老醫生開處方,也就談不上收費。
媒體問得最多的是:診所為什么提倡看病不收錢?
和士秀反問記者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凡看病便要收錢?第二個問題是,中醫能發家致富嗎?
和士秀說:世上最難提高收費的,就是中醫。中醫包含著仁道。
看病不收錢,和士秀圖的是什么?和士秀一再解釋,他為的就是要體現自己的一種仁道思想,一種以人為本的精神境界。其實,和士秀看病不收錢,主要體現為窮人看病不收錢。再就是,因為和士秀看的是疑難雜癥,病人都是有著絕望心理,看病不收錢,首先是讓病人心里產生希望,看到曙光。而治好病的外國人,要付點錢,和士秀是照收不誤的。因為治好病的老外付給和士秀一些藥費,他們心里會覺得舒服些。
和士秀開雪山本草診所,同時也提倡中西醫結合。只不過他自己不賣西藥,不打針。中西醫結合在這里的意思是,你看了西醫再來看我的中醫,西醫看不好,來看我的中醫試試。他認為兩者均不可偏廢。
和士秀看病不收錢,那么,他的吃穿用度靠什么?和士秀說:“我是有田地的農戶,家里能養雞喂豬,吃穿不愁。診所里的草藥,也是自己種植或從玉龍雪山采集而來,成本不高”。老人一再強調他這樣做心里快樂,非常充實。老人的話說得質樸而在理。這或許是他長壽的原因之一。
和士秀的雪山本草診所,成了麗江的一張名片,白沙的一張名片。作為一種象征,一種意義,他的旅游、文化、歷史意義,遠遠大于醫療意義。
現在的雪山本草診所,似乎不全是看病。老外找和士秀,不全是看病的,到診所,只為了解中國的中醫,麗江的中醫,雪山的百草。這個神奇地活了90歲的病人,很是讓他們感嘆。
歲月流逝,和士秀的雪山本草診所的“病人”或許會越來越少,游客卻會越來越多。
這不奇怪。連和士秀都這樣說:這些老外,好像對洋房,對現代的街景不大感興趣,他們關注的是鄉土氣息和人文精神。所以,不管世界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位90歲的老中醫,依然執著地在這里候診,依然是看病不收錢。雪山診所存在的意義,體現的是一種鄉土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