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為什么能分工明確、和諧共處?有些種類的蚊子為什么能飛行好幾公里尋找到配偶?狗遠離“家門”為什么還能夠原路回家?刺猬遇到黃鼠狼為什么會乖乖地伸直身體“主動”成為犧牲品?你想知道答案嗎?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是怎么解釋的。
其實,氣味是動物相互溝通的重要手段。按現在時髦(máo)的說法,氣味在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溝通中,扮演著“手機”的角色。
動物釋放到體外的化學物質稱為“外激素”,一般是一種或幾種物質混合的揮發性氣味。不同的動物分泌的外激素化學結構也不相同,不要小看這些微量氣味物質,它們在動物間起的作用可不小呢。它們調節著動物的一系列行為。
動物學家發現,哺乳動物在身體的很多器官附近都長有釋放外激素的腺體。如皮脂腺、下頜(hé)腺、包皮腺、會陰腺、肛門腺等等,而尿液和糞便是散發外激素的主要載體。上面提到的遠離家門的狗,人們經常看到它們邊走路,邊不時在路邊小便。其實,它們是通過尿液做標記,因為里面有外激素。有些動物走路時,常用身子在石頭、樹干上蹭來蹭去,它們不是身上哪里癢了,而是用外激素做標記,讓同伴或后來者知道“我從這里走過”。也可給異性留下引線搭橋的啟示呢。瞧,這不正像人們用手機告訴對方,“我在這里,你快來”一樣嗎?
人們通過對哺乳動物的“外激素”和化學通訊的研究,已在動物飼養業、狩獵業和鼠害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有了良好的開端。如在不發情的母豬中放入公豬的外激素可促使母豬發情。用驚嚇外激素可以驅逐害獸。在滅鼠時,除了放毒餌外,在毒餌旁放一堆田鼠尿拌過的谷糠作引誘劑,結果發現毒餌的吞食率明顯提高了。如果換用異性鼠類的尿液,作用會更明顯。好了,現在你能知道文章開頭提出的一個個問題的答案了嗎?所有的一切,都是氣味在起作用。